第2053 节 王全泰的当年 (第1/3页)
王大人原名王全泰,以前的时候可以说也算是能在朝廷里叫的响的一个家伙了,名号也算是不错的,当然了,他少年的时候也算是一个天才的,对朝廷对整个帝国可绝对是有功劳的,但是这十几年可是没有人跟他来往了,不为别的,就为这个家伙说的那些事情,这他妈的简直就是要死了,皇帝陛下的想法十个人就有十个人明白的,就这个老家伙不明白,也不知道这脑子里到底是想的什么,皇帝陛下害怕的就是自己没有了跟其他的三大帝国之间的差距,可是现在你做的什么呢?你这是要缩短这中间的差距,这他妈的要是还能让你继续当官那才是怪了呢。(
最强杀手系统)
王全泰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是有了天才的迹象了,当初的时候他们兄弟四个都是在学堂里念书的,可惜的是其他的三个弟弟对于念书可是一点都没有天赋的,不是今天逃课就是明天先生给找到家里去了,对于王全泰来说,接触过书本以后,他感觉这才是自己需要努力的地方,王家的祖宗可以说是千百年来都没有出现过一个读书人的,一个个的都是地里的农民,跟土地打交道的就比较多了,但是当下的社会风气就是这样的,既然是连先生都说这小子有读书的才能,这可了不得了,这王全泰的老子立刻就让其他的几个兄弟不在读书了,全力的让王全泰开始了他的读书时光,其他的几个兄弟立刻就相应父亲的号召了,这简直就是救了他们的。对于他们来说,让他们在那个屋子里做一天,简直就是要他们的命的,这浑身上下别提多不舒服了。明明就是他们一个个的不怎么努力,但是现在他们却说这个事情是他们让出来的,王全泰的三个弟弟在王全泰回到家里以后一个个的都对自己的孩子说,当初就是他们放弃了读书的机会。这大伯才有机会读书的,才有机会到京城去的,可是现在却那么一个景象了,无疑就是说他们的大哥不会把握机会了,让他们的好日子也跟着受到了影响了。
当年的王全泰也真是有真本事的,当时的学堂里可是有大约五十个人的,一起去参加乡试,也就是东帝国科举制度的一个最底层的考试,大约整个乡镇500多名学生。其中的十个人是可以有秀才的功名的。那个比例也是很难的。五十分之一的几率,这王全泰竟然是拿到了,这可让他的老子高兴的不清了。这个他妈的老王家都多少年没有出现过读书人了,现在出现了。这样的事情竟然在他们老王家出现了,一个个的真是高兴的了不得了呢,他的几个兄弟也是人前人后的受到了不少的敬仰的,因为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只要是你家里出现了一个读书人,这整个家里的地位都是可以提高不少的,王全泰现在还记得当初的时候那个镇长亲自登门的情景,整个乡镇里仅仅有十个而已,这十个秀才以后的时候肯定还会有更好的成就的,现在铺好路也是可以的,王全泰也是第一次收到了“捐款”。
这捐款可以说是东帝国的一个特殊的东西了,读书人一般来说是没有做活儿养活自己的能力的,要是家庭条件好的还可以,家里是会给钱让他继续的读书的,可要是家里条件不是很好的,可能就会把一个好苗子给耽误了的,所以东帝国的高层为了鼓励下面的人读书,一般来说都是让一些行政长官和大户人家每年拿出一定的钱来贴补到这些家庭贫困的人手里的,这就是所谓的捐款了,当然了,这接受钱的人也得记住自己恩人的名字的,以后要是在朝廷上混出了什么名堂了,这都是要报答的,这个办法虽然是帮助东帝国的教育不少,但是也会让这些新的状元们跟朝廷的一些豪强联系在一起的,反正不管什么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为了能让东帝国出现更多的人才,这样的联系的坏处倒是可以忍受的了,东帝国的皇帝也是这么想的。
按照当初的那个惯例,镇长每年的薪俸仅仅有150两银子而已,当初的时候东帝国的粮食价格可是18文钱一斤小麦的,朝廷规定每一个秀才都要有镇长薪俸的二十分之一,这钱镇长先自己垫上就是了,来年的时候自会有其他的办法给镇长补足的,七两五钱银子就是当初的时候王全泰应该拿的钱,但是这十个秀才当中也是有家世不错的,按照又一个潜规则,这些人是不需要这些银子的,他们的银子也会拿出来的,这也算是一个不错的规定了,至少这些钱都到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手里,不会浪费了,就好想当年的几个秀才,他们的家里都有上百亩的土地,这些钱实在是没什么的,根本就不需要的,所以他们也就不要了,这钱分均分到了其他的秀才们手里,分到王全泰手里的足足就有十二两白银了。(
阳光大秦)
一般来说这农村人平常用的都是铜钱的,一斤米十八文钱,他们对于银子的印象就是见过,自己家里可是没有那个东西的,一两银子就是将近六十斤的粮食呢,要知道他们这个时代,地里的粮食一年也就出个几百斤而已,可没有地球上的粮食那么的恐怖的,很多人家里都是吃不饱饭的,念书念了几年就有十几两银子,这对于当初的人来说可就算是一场暴富了,而且按照朝廷的规定,以后每个月都有一两银子的补贴的,这也是东帝国朝廷对这些有功名的人一种补偿了,可以说这王全泰当年这个时候已经是不需要家里来养着了,自己已经是可以自食其力了,不过王全泰自然是知道自己家里的情况的,十二两银子的钱自己是一分钱都没有留着,全部都给了父亲,这才有了王家大院。好家伙的,当初的时候几间大瓦房,这让周围的乡亲们可是羡慕了很长时间的,一家家的教育孩子都是要跟王全泰学习的。干一辈子的庄稼活有什么用处的,看看人家,读了几年的书就给家里带来了那么好的收益了。
以后的每个月除了朝廷给的一两银子以外,这镇长也给一两银子。周围的一些土财主也都想要跟未来的官老爷们搭上关系,这个这个月给一百斤粮食,那个就给送一套文房四宝什么的,可以说老王家在这个镇子上那是非常的吃的开的,这都是当年的王全泰给带来的,但是这都是初级阶段就是了,他们可不知道读书人最大的成就可都是在以后的时候的。
三年后,县试开始了,这可以说是东帝国科举制度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了。整个县里的秀才们都会聚集在一起的。这个时候才是他们真正的登上政治舞台的一个时候了。往往就连县令都要给面子的,整个县里百十万的人口,足足数千名的秀才呢。这可比地球上的高考要厉害的多了,毕竟地球上的高考大部分都是应届生的。这里的六十多岁的老秀才可都有的是呢,再加上这个星球上的人的寿命要比地球上的人多的多,所以这学生也就很多了,很多老秀才甚至都要比一些举人老爷的才华都高的,但是他们都是运气不好就是了,再说了,这几年的时间里舞弊什么的也都是有不少的,这事情那事情的加在一起,难度就又增加了不少的。
当年的王全泰是意气风发的,仅仅十九岁而已,可是整个县城里最为年轻的秀才了,当初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不看好这个年轻人的,一般来说几千的秀才当中能有三个举人就非常的不错了,可是那一年的时候却出了四个,因为主考大人是行省的学政下来的,原来县里的三个老秀才的文章已经是很好了,可是他对王全泰的文章也是非常的满意的,尤其是那一手的字体,也算是很厉害了,整个县里都不可能有比他更好的了,省里的学政大人既然是都发话了,他们县里的这些官员们自然是没有那个胆子给拦着的,就这样,王全泰就变成了他们县里历史上最为年轻的一个举人了,这一下子可了不得了,三年的时间才有三个人呢,所以说有历史以来,万年的时间也就一年一个而已,这他妈的万年的时间能有多少个?活着的加起来也就十来个而已,而且还有大部分的人都已经是到外地去了,县里有举人功名的其实也就两个人而已,不过现在增加了他们几个,也算是不错了,尤其是王全泰,这个厉害的家伙,年轻的小子,仅仅十九岁的举人老爷,别说是他们县城的历史了,就算是行省里,也算是非常的厉害的了。(
劫修传)
这可不仅仅是祖坟冒青烟的问题了,这事情闹腾的有点打发了,现在的王全泰都还记得当初的时候自己的老子可是高兴坏了,尤其是朝廷的百两纹银送到家里的时候,黄布盖着,上面两个大字,御赐,这可是从来都没有过的殊荣啊,皇帝老爷给的?这周围的老百姓可是足足有几万人的,为的是什么,就是要看看皇帝老爷给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一身新衣服不见得比县里的那些富贵老爷们穿的好多少,一双朝靴也不见得多么的美丽,一百两银子虽然不少,可是这富贵人家见过的也多的是了,可是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的人来呢?不为别的,就为一个,那就是这些东西全部都是从京城运来的,这些都是皇帝老爷给的,了不得呢。
京城在什么地方?除了县令当年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