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感激涕零 (第2/3页)
摇了摇头,说道:“你不必请旨了我这个意思,跟关卓凡说过的,他不同意。”
顿了顿,“军机上也不赞同。”
关卓凡不同意,“军机上”自然也就不赞同,问题是,关卓凡为什么不同意?
七福晋有些糊涂了。
“臣妾是这么想的,”七福晋试探着说道,“如今不比从前,府里不少人手,都是派不上用场的了,譬如,平日里跟着奕譞出门的那些人?臣妾回去,好好儿的盘一盘,但凡是派不上用场的,能请他们另寻出路的,就请他们另寻出路这样一来,就可以省下挺大的一笔嚼用了。”
“这个好,”慈安点头赞同,“不必摆的排场,真的就不必摆了。”
“是,”七福晋说道,“臣妾谨遵慈训!只是,呃,好些家生子儿”
“这个好办,”慈安说道,“但凡派不上用场的人,又没法子打发走的,你开个单子给我,我拿给关卓凡,叫他来替你安置。”
七福晋站起身来,深深一福:“谢母后皇太后!”
“你坐。”
落座之后,七福晋说道:“臣妾又想起一个事儿来海淀的那个别墅,其实也是再派不上用场的了,搁在臣妾手里,还得放人看守,又要维护,又要打扫,白白的呃,臣妾请太后的示,这个,是不是请朝廷收了回去,另作他途?”
慈安想了一想,说道:“行,这个事儿,我替你答应下来,交代内务府去办便是了,海淀别墅,不比太平湖府邸,关卓凡那儿,就不用和他啰嗦了。”
顿了一顿,赞了一句:“这就对了这就是个过日子的样子了!”
“呃是。”
“俗话说,开源节流,”慈安说道,“咱们方才说的这些,都是节流,就算把不相干的人,都打发掉了,你家里头,依旧好几十张嘴,再怎么省,也是不够的,要想都喂饱了,还得开源。”
七福晋微愕:我哪儿有什么法子“开源”啊?
“这个,臣妾就不大懂了,请太后训示。”
“奉恩基金那儿,”慈安说道,“奕譞还有一笔恩俸,一年也是五千两”
七福晋心中一跳。
不过,她随即疑惑了:奕譞已经革了爵了呀。
“奉恩基金的钱,”慈安好像晓得她在疑惑什么,“不是来自国库,老七虽然革了爵,这份恩俸,可以不受影响。”
微微一顿,“这个话,是关卓凡说的。”
放在以前,一年五千两银子,对于一个兼着一大堆要差的亲王衔郡王来说,自然不算回事儿,可是,现在不同了一年五千两银子,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七福晋心中,是真正的感激,她站起身来,福了一福,说道:“母后皇太后的逾格之恩,臣妾感激不尽!”
顿了一顿,“我也要谢一谢逸轩,奕譞如此对他,他还唉!真是叫人羞惭无地,都不晓得说什么好了!”
“关卓凡这个人,确实是挺大气的。”
“是,是!”
“除了奉恩基金”慈安说道,“宗室银行那儿,还有你们家的七万两银子的股本”
七福晋轻轻的“哎哟”了一声,说道:“太后不提,这个事儿,臣妾都不记得了!”
宗室银行向宗室招募“私本”的时候,关卓凡用荣安公主和敦柔公主的名义,替两位皇太后,各缴了十万两银子的股本。如此一来,皇太后既垂范于前,宗室们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自然都要跟进。
不过,皇太后十万两的“模范”摆在那儿,后面的人也不能“逾格”,于是,很快就形成了以下的潜规则:亲王八万两,郡王七万两,贝勒六万两,贝子五万两,镇国公三万两,辅国公二万两,辅国公以下,包括闲散宗室,二万两至五千两,量力自便。
“就晓得你不记得,”慈安微微一笑,“既然发还家产,自然也包括这七万银子的股本。”
顿了一顿,“关卓凡说,这七万银子的股本,到了今天,连本带利,大约也有八、九万银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