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一章 一到殿廷齐膝地,天威能使万心降  乱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三十一章 一到殿廷齐膝地,天威能使万心降 (第2/3页)

了,也用不着“恭请圣安”了。

    现在,中、越两国,可是正经的“宗藩关系”,钦差到了,俺们这边儿,一定要有个“恭请圣安”的程序的。

    咋办涅?

    嗣德王、阮知方、张庭桂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曾经设想过一个折中的方案由瑞国公“代表”嗣德王,“四柱大学士”陪着,行三跪九叩礼,“恭请圣安”。

    目下,瑞国公是嗣德王唯一的养子,虽然没有明旨立为太子,不过,也大致可以算是“嗣君”了至少,在宗室里头,瑞国公是不折不扣的第一人,由他来代乃父行礼,也说得过去吧?

    现在看来,这个方案,只怕行不通了人家已经指名道姓的把“国王”拎出来了!

    如果钦使只是孤身一人,自然可以讨价还价,慢慢儿的磨,可是,人家是带了十五条船、好几千兵和一大堆大炮来的呀!

    这

    好吧,这个先放一下,咱们来划第二个重点。

    请看这一段

    “百官扈从,国王、钦差同入午门,至太和殿,诏书,就在太和殿宣读,香案呢,就摆在丹陛之前,国王率百官跪聆如何?”

    午门又一个同名同姓的皇城的南门和正门,其地位同被它“高仿”的北京的那一位,是一模一样的。

    太和殿再一个同名同姓的皇城的正殿,其地位好啦,俺就不说,各位看官也是晓得的啦。

    这段话的重点,不在“同入午门”,这没有什么,钦差代表皇帝,国王陪着,是很正常的事情也不在“国王率百官跪聆”“跪”,本来是个大问题,可是,既跪了第一回,就不怕跪第二回前头大旗台“恭请圣安”,已经跪了一回啦。

    重点在于“太和殿”。

    此太和殿同彼太和殿,功能、性质完全一样,都是举行最重大的典礼之时,皇帝或国王接受百官朝贺的地方,这样的地方,拿来“跪聆”本来坐在宝座上头的那一位,跪到了宝座下头,这个,真的合适吗?

    若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