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七章 可恨!可恨! (第2/3页)
寇”呢,就是李闯啦。
关卓凡拿手指点着桌面,“我还记得,史可法的奏疏是怎么说的”
顿了顿,“嗯,是目前最急者,莫逾于办寇矣!”
“辽镇吴三桂杀敌十余万,追至晋界而还,或云假虏以破贼,或云借虏以成功。哎,可不仅仅是或云啊,弘光帝正经下旨,封关门总兵平西伯吴三桂为蓟国公,给诰卷、禄米,发银五万两,漕米五万石,差官赍送!”
“彼时,弘光朝下,对吴三桂的借兵剿寇,个个兴高采烈,推崇备至,以为其功在社稷哎,可没有一个人当他是汉奸啊!”
“虏既能杀贼,即是为我复仇,予以名义,因其顺势,先国仇之大,而宥前辜,借兵力之强,而尽歼丑类嗯,只要能尽歼丑类,前辜什么的,都没有所谓了!这其实是把本朝当成了安史之乱时的回鹘,黄巢之乱时的沙陀,就是不晓得,考诸前辜,本朝到底哪一点,像回鹘、沙陀?”
“事期速举,讲戒需迟瞧,史阁部可着急着呢!”
“未见庙堂之下,议定遣何官,用何敕,办何银币,派从何人?议论徒多,光阴易过真正是急不可待啊!”
“万一虏至河,然后遣行,是虏有助我之心,而我反拒之这一段最最有趣不过!单看史阁部这几句话,不晓得究竟的,还以为,本朝入关,是专门来替他做慈善的呢!”
目下,海一带,开办善堂,捐助矜寡,已有了“做慈善”的说法,因此,赵景贤听着,亦不觉得违和。
“伏乞敕下兵部,会集廷臣,既定应遣文武之人,或径达虏主,或先通九酋。”
“虏主”,指的是世祖“九酋”,指的是多尔衮。
“应用敕书,速行撰拟,应用银币,速行置办。并随行官役若干名数,应给若干廪费,一并料理完毕,定于月内起行还是一个字,急!”
“庶款虏不为无名,灭寇在此一举矣。款虏!哈哈!想一想倒霉的袁督师和陈尚书!如今,史阁部款虏,可是理直气壮、堂皇正大了!三年前,痛诋款虏的,是他们这班人三年后,要求款虏的,还是他们这班人!神也是他们,鬼也是他们,嗯,真正叫换了人间!”
“原因无他南明君臣,大人先生,已人同此心了!”
“袁督师”,指的是袁崇焕“陈尚书”,指的是陈新甲。
袁崇焕事不赘述陈新甲是彼时的兵部尚书,奉思宗之命,暗中与清廷密议和约,事机不慎,泄露于外,朝野大哗,思宗既愤恨陈新甲不能保密,同时也为了替自己推卸责任,于是,罗织罪名,将陈新甲下狱处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