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天下何事不可为?  乱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三十七章 天下何事不可为? (第2/3页)

合国体”,很可能南辕北辙譬如,谭钟麟之流,很可能将“法使驻京”理解成“不合国体”。

    因此,谭钟麟的折子,虽然算是言之有物,但还是“淹了”即“留中”了。

    当然,最高兴的那个人,还是关卓凡自己。

    表面上,在旁人眼中,辅政王对“北宁大捷”的反应,同之前“撤防”沱、升龙之时,并没有什么不同,一以贯之的风轻云淡有人当着关卓凡的面,称赞姜德“古之名将,不过如是”,他也只是淡淡微笑,“还行吧算是没有丢脸。”

    于是,下属们更是暗赞:宠辱不惊,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真正具“大将之风”的,其实是俺们的辅政王啊!

    事实上,“北宁大捷”消息传来,关卓凡心潮澎湃,几乎不能自己哎,鬼晓得这些天我经历了什么!

    对法战争,绸缪数年,关卓凡是有取胜的把握的然而,再坚强的信心,也需要事实的支持,何况,关卓凡的信心,虽然算得上“坚强”,但还远远谈不上“百分之百”。

    本时空一八六八年伊始的中法战争,原时空一三年至一五年的中法战争,并不是一码事儿。

    原时空,法兰西大败于普鲁士,元气大伤,一三年的时候,不过是刚刚喘过气儿来而本时空之此时一八六八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却正处在她的巅峰时期。

    另一方面,关卓凡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自己的军队的战斗力,到底到了一个什么程度?

    毕竟,之前的战绩,都已是老皇历了,不论对手还是时间点,都不能算是合适的参照。

    升龙战役算是“完胜”,可是,那一仗太特殊了我在暗、敌在明,我全力绸缪、敌一无所备,也不能算是合适的参照。

    至于“沱事变”,不仅“完胜”,而且“秒杀”,可是,敌我的军力太悬殊了,更加不能算是合适的参照。

    北宁战役才是轩军战力真正的“试金石”,是对关卓凡建军成果的真正检验,而且,这个检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而是一种“极限压力测试”。

    如前所述,北宁战役的胜利,是在一种极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