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海战之三十二:狂暴加特林 (第2/3页)
木制的舰桥,顿时四分五裂,碎屑飞迸。
铜、铅的暴风雨中,同时分裂开来的,还有人的身躯——舰桥上血雾弥漫,“巴斯瓦尔号”的舰长、航海长、炮术长,皆殁于是轮扫射;其余官兵,十亡八九,就一时不死,也是开膛破腹,断手断脚。
唯有一个站在舰桥左端的信号官,因为加特林机关枪的弹雨由右而左横扫,而舰桥的长度,远超舰艏炮炮位,给了他反应的时间,加上其身手也甚敏捷,一跃翻过栏杆,跳到甲板之上,逃过一劫,只扭伤了脚踝。
骤被暴击,“巴斯瓦尔号”固然昏天黑地,“射声号”上,也是一片惊喜交加,因为,战前并未想到,“海军版”加特林机关枪,居然介么好用啊!
“海军版”加特林机关枪设计之最初衷,并不为舰队决战,而只是为了给“海晏”、“河清”等“全甲炮艇”抵御“火攻船”使用。
蒸汽舰船对付传统的“火攻船”,主要并不依靠火炮——大炮打蚊子,效费比太低了;除了依靠自身的机动性躲避之外,一般的做法,是派出蒸汽小艇,以长杆将“火攻船”一一推开。
“全甲炮艇”主要在内河和海口活动,受到“火攻船”攻击的概率是比较高的;可是,“全甲炮艇”机动性既差,加上本身就是“艇”,限于体量,也不可能再另携小艇,因此,抵御“火攻船”,必须另辟蹊径。
最好有一种武器,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便能够对“火攻船”船体造成根本性的破坏——迅速破损,入水沉没;或者,沉没之前,便已四分五裂。
于是,理所当然的就想到了加特林机关枪。
因为对付的是单一目标——小型木制船只,“海军版”加特林机关枪的射速,可以适当降低;与此同时,口径必须增大——目标不是人体,而是船只,必须增加子弹对目标的破坏力和停阻力。
就这样,口径更大、射速每分钟三百发的“海军版”加特林机关枪诞生了。
后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