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锋芒之锐  乱清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五章 锋芒之锐 (第2/3页)

的做派:一主一仆,弊车布服,行李萧然。不认识他的,没有一个人想得到,这个瘦小丑陋的老头,居然是当朝极品大员。

    进宫陛见的次日。阎敬铭便到部视事。

    户部立时天翻地覆。

    户部两百年积弊,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北档房为天下财赋总汇。但阎敬铭坐堂,问起存银、出纳、盈亏,满员司官,总办、领办、会办,皆一问三不知。进而略加考察,这几个二货,居然连基本的看账、算账也不会。阎敬铭虽然曾在户部干过,深知积弊所在,可也没想到,只过了二十多年,户部中枢之地,已经荒唐到这个程度。(辉煌岁月)阎丹初先是瞠目结舌,继而勃然大怒,把北档房几个满员司官,全部参革。

    阎敬铭上奏:“满员多不谙筹算,事权半委胥吏,故吏权目张,弄虚作假,治丝愈棼。欲为根本厘清之计,凡南北档房及三库等处,非参用汉员不可。”

    军机会议之后,两宫准其所奏。

    阎敬铭于是大动干戈。他不是“参用汉员”,而是“全用汉员”。户部各个机要部门的中下层官吏,几乎全部换成了汉人。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清朝的财政中枢,一步步地落入了汉人的掌控之中。

    阎敬铭奏折中提到的“三库”,指的是户部名下的银库、绸缎库、颜料库。

    先说绸缎库和颜料库。

    不要被它们的名字骗了,这两个大库中,除了绸缎和颜料,还有许多其他物品,包罗万象,无奇不有,其实是天下贡品总汇。(他从末世来)这两个库的问题,首先还不在账目的混乱这是根本查不清爽的;而是两百年下来,许多贡品经年累月,腐朽霉烂,完全不堪使用,都成了“死物”,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剩下的能用的东西也统统昏昏大睡,宝贵的资金就这样长时间地沉淀着。

    阎敬铭的对策有二:

    一是将已经朽烂的物品统统搬出大库销毁;库中所余盘点清楚,除朝廷留用部分外,其余按市价销售,所得入国库。

    这个计划,吃力不讨好,亦难免中饱之讥,朝野上下,颇有争议,朝廷暂时没有批准。

    但第二个对策就是“德政”了。

    阎敬铭上奏,大幅减少各省进贡的次数和贡品的数量朝廷根本用不了这么许多,不晓得有多少人力物力,浪费在地方、京城以及进京的路途上!

    这个奏折,朝廷迅速批准了,并要求户部,重新核定各省进贡的种类、数量的具体数据。

    对于这项政策,各省固然同声颂圣,阎敬铭本人也赢得了很好的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