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第1/3页)
夏日炎炎,白晃晃的太阳直射在大地上,灼得人汗水连连,地面上滚烫之极,连带空气间都是闷热之气。
今年天气异常之热,华中一带大旱,许多流民从华中一带拖家带口向南面逃难,庐陵等县流民甚多。
庐陵临近庐江,偶尔有雨,天气虽热,田地却不少水。
这日晌午,钱宅大门敞开,苏玉兰挺着大肚子,吩咐人在门前支锅熬粥以此接济那些流民。如今的她已然怀胎十月,瞧着那些尚在襁褓中的孩子因饥饿嚎啕大哭,心中实在不忍。
“紫鹃,多加稻米,粥务必香稠。”苏玉兰站在一旁见锅中水太多,不由地轻轻敛起那好看的柳眉。
“是,太太。”紫鹃闻言从身后的笸箩里舀起一瓢稻米。
粥香飘入胡同小巷,众流民吩咐闻香而来,瞧见几口大锅,咽了口水走上前,腹内空空,他们两眼紧紧地盯着米粥。
“诸位,我钱府今日施粥于众,诸位可秩序排队免费领粥。”苏玉兰说罢见众人纷纷往前挤,带孩子的都被挤到后面去了,便又道:“有孩子者请排左边锅前,无孩子者请到右边排队。”
众人闻言甚是诧异,他们来到庐陵,也有许多大户施粥,可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规矩,奈何腹内饥肠咕咕,也只得照做。
“嚯,这米粥甚稠,闻之香香。”流民中有个穷书生,抬眼看了看门上匾额道:“钱家大善,稠粥相济,善!”
“唔,好久不曾吃过一次饱饭,这下就是死在他乡,我也没有遗憾了!”流民领了粥就地蹲下吃,呼呼地吃饱后打着饱嗝,头一次见施粥人家不煮薄粥的。
“这朝廷迟迟不发赈灾粮,还不如这些积善的商家呢!”
“是啊,咱们那皇帝到处建行宫建楼台,什么时候关心过我们老百姓!”
流民们吃着粥,便开始七嘴八舌起来。
“谢过太太。”领着的人领了一碗便微微弯腰谢过女主人家。
日头越来越毒,苏玉兰有些熬不住了,刚往回走了两步,肚子便疼了起来,只得扶着墙弯着腰。
“太太,怎么了?”紫鹃见状扶着苏玉兰,小丫鬟也甚怕苏玉兰这个档口出点什么事。
“肚子痛,怕是这次是真要生了。”苏玉兰疼的有些受不住,话也断断续续,有气无力。
紫鹃闻言连忙朝后喊:“晴雯,太太要生了,快去通知老太太,另外喊了耳房的两个产婆过来。”说罢扶着苏玉兰回了屋。
钱母得了信连走带跑地进了西厢房,恰遇两个产婆过来,便急道:“快些进去瞧瞧。”
两个产婆好看一眼便进了屋,但愿这次是真的要生了,前些日子折腾她们好几回也没生。
“晴雯,赶快去烧热水来。紫鹃,把门窗紧闭,进去伺候着。”钱母说罢走到二院往门口去,见了空正在收拾着大锅,便道:“了空,速去寻你们东家,告诉他,太太要生了,让他赶紧回。”
了空闻言连忙去套车,往尚河村驶去。
“诸位,今儿个的大家都散了吧,待我儿媳生了,我们钱家再支锅施粥。”钱母说罢便关了门,此刻她也没心思收锅,急忙忙跑到西厢房。
“看,人家积德行善,马上就有后嗣,这乃福报啊!”流民中的穷书生摇头晃脑道。
“啊额!”苏玉兰疼的倒抽气,不知是疼的还是天气热的缘故,此刻的她发丝都是**的。
“太太,深呼吸,吐气,用力。”产婆也汗流浃背。
尚河村原先的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