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乱世 (第2/3页)
现在广场的尽头处,有一排类似库房的高大建筑。一队身着皮甲的古代士兵保卫在这排建筑之前,他们手中的长矛对着试图靠近的人群,有任何人企图上前都会被毫不留情的扎死。
而在士兵身后,几口正在熬煮着稀粥的大锅,则是那些难民试图接近的原因。平心而论,大锅中的粥卖相并不好。稀的像水一样可以当镜子照,汤水中翻滚着糠米和稻壳,偶尔出现的白米也带着一层霉色。可这种放在平时只能拿去喂猪的食物,现在却成了广场上无数难民梦寐以求的救命之物。因为,洛阳现在缺粮,极度的缺粮。
现在正是冬去春来,新粮未收的时候,再加上战事爆发,董卓和袁曹联军两方,都拼了命的收刮百姓家中那仅有的一点余粮以充军用,百姓家中的活命口粮被掠劫一空。以致从汜水关为,方圆几百里的百姓全都在往洛阳涌来,希望能够在这天下十三部州的首府,大汉帝国的王都之地找到一点吃食,找到生存下去的希望。因为这里有常平仓,有存粮。
汉代的常平仓由武帝时桑弘羊所创,原意是平准法,依仗政府掌握的大量钱帛物资,在京师贱收贵卖以平抑物价。宣帝元康年间连年丰收,谷价有贱到一石五钱的,农人少利。就在这以后,大司农中丞耿寿昌把平准法着重施之于粮食的常平仓收贮,在一些地区设立了粮仓。而司州的常平仓,就位于洛阳。洛阳的常平仓取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等地籴谷以供京师,丰年谷贱时大量收购存储以赡农人,灾年歉收时则平价卖粮,既可平抑粮价,又可抵御天灾。
“杯水车薪,于事无补啊。”一位身着黑底红边朝服,头带高冠的官员看着锅中的稀粥,忧心忡忡的说道。随即抬头看向一名武将打扮的高大男子,问道:“韩将军,这区区一点稀粥,如何济的场中上十万人同为大汉子民,你难道就忍心看着这场中大半难民沦为饿殍,就不能再多加一点么”
“杨大人,此乃董太师命令,小将也是奉命行事。”那名武将看品阶不过偏将而已,对着杨大人却不甚恭谨,显然没把对方看在眼里。
那杨大人身任少府一职,乃是位列九卿的三千石以上高官。如若放在以往,这样的偏将在他面前只有乖乖跪下听令的份。可如今董卓仗着手中的西凉蛮兵已经完全控制了京师,肆意把持朝政,甚至废立天子,擅杀大臣,朝廷已经毫无威信可言了。
这狗贼,杨大人心里暗骂一声。可惜朝中那些敢于反抗董卓的人如典军校尉袁绍、曹操等都被迫离开了洛阳,如果有这些人在,这些西凉蛮子何至于这么嚣张。看见留在这里也于事无补,他不忍心目睹接下来的人间惨状,怒哼一声,拂了拂袍袖,在随从的簇拥下了离开了这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