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上课 (第2/3页)
时间从地上抓几颗石子在手中,然后手心向上接着即将落下的那颗石子,这样一直把地上的所有石子抓完,规矩自定。若在抓地上石子的时候碰到了其他的石子或者没有接着落下的石子都算输。花样也很多,为了延长抓地上石子的时间,往往手上那颗石子被抛得很高,要求做到眼手合一。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大家都是席地而坐,石子抛到哪儿,就移到哪,玩一会能移好远的距离。
再小的些的六、七岁小孩玩捏泥巴与过家家,最原始的居家游戏,捏泥巴,就是用泥巴捏成各种各样的东西:锅灶、房子、小人、四不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像揉面团一样,泥巴的选择和用水多少都有讲究,否则捏出来的东西就会开裂或者变形。
男孩捏得多的是房子、战士,城堡等,女孩子擅长的则是居家用品,锅碗瓢盆、床椅一个也不少,再采上几片野草,生火做饭,忙得不亦乐乎。
没多久跳皮筋与踢毽子这两项游戏也开始活跃在操场里。皮筋和毽子放在书包中,携带也方便,而且不需要多长时间就可以跟对方较量一场,所以算得上课间重头游戏。一到课间休息,游戏就在“剪刀、石头、布”的喧闹声中沸沸扬扬地开始了。
跳皮筋所用的皮筋为有弹性的橡胶细绳,一般约三米左右。参加者两人各持一端绷直,其他人即可在皮筋上踩跳出各种花样动作,缺人手的时候就将皮筋绑在距离适度的两树之间,可以单人、双人和集体跳。花样包括点、绕、转、掏、压、钩、踩、踢等十余种腿部基本动作。跳皮筋的花样非常多,一般还都配着童谣,比如“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刘胡兰姐姐是英雄”等。
鸡毛毽子,由一堆公鸡毛和两个古铜钱构成,看起来很漂亮。踢毽子同样也是花样繁多的脚上功夫,边踢边念叨着“桥,外,别,背”什么的动作指令,从前面踢,从后面踢,从左脚踢到右脚,不想动脚就用书本打,一个人往高空抛,像打羽毛球一样两方对打。
这两种都是大些十岁以上的女孩子迷恋的游戏,翻看书包或口袋,总能从找出一根皮筋或者一个鸡毛毽子来。课间休息时间,不跳到上课铃响时绝不会进教室,快下课的时候,小手已经在课桌洞里摸索着皮筋和毽子了,只等着铃声一响,再投入下一轮的“战斗”中去。
男孩子还喜欢玩滚铁环与打陀螺,虽然这个游戏看起来很容易,但也要有相当高的技术含量才能让它们不停地转动,很锻炼耐心和手臂平衡力。
滚铁环就是用一根前端呈“u”型的铁棍托着轮胎大小的铁环往前走,环面需要光滑。手握住铁钩,推动铁环向前滚动,技艺高超的男孩可以让这只“车轮”滚很长一段路都不倒下,并且这期间要经过无数凹凸不平的路面和水坑。这个游戏可以看出男孩喜欢驾驭有轮子的物体是其天性,很多孩子稍微长大一点就不玩铁环了,没有人愿意有事没事背着个大铁圈到处跑。
陀螺,是木质圆锥形物体,拳头大小,用一条鞭子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