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第31章不问苍生问鬼神 (第2/3页)
。
吴冠奇笑了,没有理会他的态度,而是自顾讲到:“贾谊,是西汉初著名的政论家,青年才俊,二十岁便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这可是比博士更为高级的议论政事的官员啊。”
彭长宜笑了,耐着性子听下去。
吴冠奇继续说道:“在当时,西汉王朝的政治局势基本是稳定的,但也面临两个矛盾,而且非常尖锐。一个是中央政权同地方诸侯王之间的矛盾,一个是汉王朝同北方匈奴奴隶主政权之间的矛盾。这两个矛盾的尖锐化,在当时已见端睨。贾谊透过当时政治局势的表面稳定,看到了其中潜伏着严重的危机,对此深为关切和忧虑。他接连多次向文帝谏言,给文帝敲警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治安策。贾谊指出,诸侯王的叛乱,并不取决于是疏是亲,而是取决于形势,取决于他们力量的强弱。为了国家的稳定,他建议削藩 。”
吴冠奇停了停,他确认彭长宜在听后就又说道:“但是他这一英明的建议被皇帝驳回了,实际上,皇帝心里非常明白,贾谊的观点和主张是有道理的,皇帝也想采纳,但时机尚未成熟,削藩的条件还不具备,如果过早地讨论或者实施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诱发其它的问题。也就是说可能会刺激那些实力雄厚的诸侯造反,所以只好装糊涂。就连李商隐就曾作诗抨击汉文帝: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就是贾谊。可想而知,当时文帝如果真的听了贾谊的建议推行新政,该是怎样的一种情景。我理解的,这就是官场,这就是政治。”
彭长宜皱着眉头,想了半天,问道:“完了”
吴冠奇说:“故事没有完,但是我想表达的意思完了。”
彭长宜说道:“就知道你卖弄的又是一个晦涩难懂的故事。”
“这不是故事,这是历史。”吴冠奇纠正道。
“一样。有段时间不见,会附庸风雅了。”彭长宜嘴角流露出的满是嘲讽的意味。
吴冠奇不服,说道:“一点都不难懂,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有的时候,时机未到你却偏要为之,那后果只有一个,就是成为政治先驱,贾谊三十岁就死了,尽管后来历史证明他的想法和言论是在当时是正确的,但那有怎么样他死了”
彭长宜想起来了,上次吴冠奇来,他好像跟吴冠奇谈到了省委第一书记的秘书关昊对拆解报废车一条街的看法和意见。难道,吴冠奇所说的时机不成熟指的是这个吗
看来吴冠奇的确是个难得的朋友。想到这里他说道:“贯奇,不瞒你说,这件事的确是我的心病,了解越多就越害怕,而且,这个行业已经牵扯进去太多人了,大大小小的科级干部,或多或少都跟这个行业有这样那样的关系,我真想发布一道命令,副科级以上的官员,不得参与经商,但是显然软弱无力,所以,我也是老虎吃蚂蚱,无从下嘴。开发区今年经济不太景气,就有人往我头上扣屎盆子,说是我把开发区经济搞萎靡了,因为清理了那么多的污染企业,致使开发区工人失业,经济指标倒退。所以,我也是不敢在这件事上轻举妄动,担心再被戴上一了,我的任何一项投资都不会影响到三源的,转过年,我要单独成立一个股份制公司,大家共同管理三源的农庄经济,这样,我就可以抽开身琢磨点别的事,如果真的让我囿于这一个地方,我也会不甘心的。”
彭长宜松了一口气,说道:“终于暴露出狼子野心了,我就知道,美人是拴不住你的。好,那我等你,最好晚上来,我晚上除去吃饭有大把的时间。”
“好的,我会尽快去找你。”吴冠奇说道。
彭长宜说:“那就再见了,替我向你的两位公主问好。”
吴冠奇突然说道:“诶,对了,你的那位公主怎么样了”
彭长宜明白他指的是谁,就故意说道:“嗨,这次没考好,早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