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格致书院 (第2/3页)
语培训班来创收,还在《甲报》上刊登招生启事,对外宣称“外教名师授课,包教包会,学费每年四十两银子,书院负责食宿”。
而作为书院本职的算学、化学、矿学、机器学等,来学者也要先交三百两银子,三年学成后,这笔钱可以领回,如果学不成就走的,这笔钱就留在书院了。如此高额的押金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结果导致书院招生失败,近乎门可罗雀。
这番举措引起外界严厉批评,认为书院名不副实形同虚设,这进一步导致书院陷入窘境。
而在徐寿去世后接任“山长”的王涛身为被朝廷满世界通缉了二十多年的“**********者”,为了学院的存续,却不得不进行妥协,不仅调整学制仿照传统书院建立四季考课制度,还请朝廷官员命题。
此时正是西学东渐和洋务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而格致书院用传统考课制嫁接泰西格致之学的方式让人觉得此乃西学与科举并轨,正是今后前进的方向。
两江总督刘昆易也亲自出了道策论题目——问《大学》格致之说,这种策论简直就是要让学生们在四书五经里读出“格致精神”。这就让一心科举的考生们产生一个错觉——今后的科举必定要参杂泰西格致之学,在儒学主干上嫁接出西学的枝杈。
此举终于让格致书院摆脱了困境,招徕了很多有志科举的学生。
不过高睿得知这段隐情之后却为格致书院感到惋惜,他拒绝领取报酬,反而捐了一千两银子在学院建立了一个“华粹奖学金”来奖励那些格致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同时承诺会继续捐助,鼓励傅兰雅和王涛扩大招生,尤其是要招收那些真正的格致爱好者。
傅兰雅和王涛都是一心想培养“有益于时、有用于世”的西学人才,促进社会进步的教育家,之前囿于现实的困顿不得不妥协,现在得到高睿的支持,能够重新履行书院真正的教育使命,自然喜出望外,欣然应允。
……
高睿为了尽可能吸引格致书院这些还在沉迷科举的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也是煞费苦心地准备自己的教案。
他手头没有合用的初级化学教材,如果按照自己的理解按照原子、元素、元素周期表、分子及化学反应这样死板的顺序来讲解肯定非常枯燥乏味,很容易让现在还对化学一无所知的学生产生畏难甚至逆反的心理。
思来想去之下,高睿突然想起了一本自己曾经很喜欢的书——《元素的故事》,这是一本介绍化学元素发现过程的书,作者通过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