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关山书院 (第2/3页)
导,心里竟有些害怕。不过转念一想,老更头性格怪异,学生和老师们都有些忌讳,所以一直不敢跟他说话。据说老更头年轻时上过战场,受过伤,一辈子没娶过老婆,也许跟这些经历有很大关系。
韩宁用手拍了拍我的肩膀,示意我继续,我这才回过神儿来,将手中的复古钥匙,缓缓的插入大铜锁的钥匙孔,一瞬间,铜锁里传来了细微的齿轮转动的声音,虽然细微但十分清脆,只听咔嚓一声,铜锁锁扣弹开,钥匙自动弹了出来。
我对铜锁的理解并不深刻,大多数停留在将钥匙插进去把锁芯推出来的那种构造上,不过眼前的铜锁开启方式着实让我感到惊奇。
赵欣说这种简单结构的铜锁,设计的铸造却十分讲究,而且防盗效果很好,难度不亚于现在单排钥匙锁的难度,甚至会更大。史书上记载,锁是与人类私有制产生的同时诞生的,它的历史十分悠久,从形式到内容都很丰富,从新石器时代的木锁到夏商时期的铁锁,从春秋战国的金属锁到秦汉时期的铁制三簧锁,从北魏的青铜锁到唐代的鱼锁和鎏金锁,从宋代的方身锁到明清时期的暗门锁、密码锁以及各种文字和动物锁,都显示了中国锁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有少数民族的锁,如撒拉族的四方横开锁、纳西族方形铜锁和彝族的原始木锁等等,更是独特。这是一片锁的海洋,也是一个浩瀚的学问之海,所以自己没见过并不代表稀奇,
不过令人更不可思议的是,这把铜锁虽然头不少,居然轻而易举的就被打开了,感觉像新的一样。将铜锁取下来,拉开木门上的木栓,轻轻一推,图书馆的大门吱扭一声打开了。迎面而来的是一阵冷冷的空气,并没有任何的灰尘,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些飞虫,试探性的朝里面看了看,所有的窗户被木板钉死,昏昏暗暗,好在大门一开,光线便直射了进去,照亮了其中的绝大部分空间。
韩宁第一个进去,赵欣紧随其后,我回头看了看墙角的老更头,发现他仍然在看着我,胸前那枚不锈钢制的五角星正闪闪发光,刺得我眼睛都疼。
因为是第一次来,心情难免有些激动,四下里看了看,楼的主体是一个大约两百平米左右的圆形大厅,高有足有五米,窗户被木板封死,共有八扇,分布在大厅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十六个巨大的木质书架,高接近五米,组成这些书架的木板最薄的也有五厘米,最厚处达十几厘米,而且丝毫没有任何变形和腐烂,古老但却很敦实,仔细闻了闻,似乎有一股子实木的清香从书架上飘出。
最里面是是一个由木板隔起来的单间,似乎是休息间,可能类似当今校园的办公室,有两张破旧的八仙桌,每一张八仙桌配备四把椅子,让我不禁想起,古代上京赶考的举子们挤在一起刻苦学习的场景。地面都是青砖铺地,看起来很平整,整体给人的感觉是,虽然很长时间没有人来过,但这里并不脏乱,反而好像经常打扫一样。
工人们将定制好的窗户替换了原先的早已破败的窗格,整个大厅通透无比。
“老李,这可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