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五节 朝会  万历新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十五节 朝会 (第2/3页)

,你们有弹劾他越权及诬陷。不知道你们的证据何在”林洲从东厂的日常监管记录里查找到的资料中,大致的猜到这两个人的来历。先来的那个叫杨怡中,是刑部的一个七品的给事中,也是武英侯杨链的远房本家。而另一个叫做程前城,是大理寺少卿,此人倒是跟杨链没有什么亲属关系,但是据东厂的资料上所记录的此人惯常的有点贪。林洲最恨的就是这种人了,这次不会这么轻易地就放过他。

    站在百官之首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对事情的经过是最了解的了,他不想跟这些小事情一般的见识。有些跟首辅相近的高官们也多少的有点耳闻,自是不去理会,反正这也是打击那些阻挠丈量田亩的势力的一次打击,只要在必要的时候帮着皇上整倒这帮兼并土地、逃税避役的贪心家伙们就可以了。其他的一些多少受过杨链的好处的官员们见到气定神闲的首辅大人,也就选择了坐壁上观。

    跪在地上的程前城心里多少有点坎特不安,本来还以为会有几个人一起扳倒王纂的。那天杨链拜访自己,拿了他一万两银子答应他替他周旋一二的。那杨链也告诉他说有几位有分量的官员也会一同的参劾王纂,把他赶下台的。原来那天自杨仲儿被抓之后,杨链就连忙的跑到了驸马都尉马从成的府邸。从马从成那里知道了肃清京城治安的事情是张居正打击反对一条鞭法一派的行动,知道此事不能善了了。第二天一早又从别处听说王纂派人到河间、彰德和卫辉三府去查自己,于是在京中大肆的联络那些以前拿了自己好处的官员来捞自己一把,确实也有几个高官答应了自己的。只是没有想到他们都是一群口蜜腹剑、见风使舵的墙头草,关键的时候都当了缩头乌龟了。

    “臣这里有三府的百姓们的画押签证,还有三地官员们的赋税田册账本。请皇上御览”

    看到执事太监从王纂的手里拿走了几张的纸和三本簿册,跪在那里的杨怡中和程前城顿时如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当然了,那个时代还没有发明出皮球来耷拉着脑袋。

    林洲粗略的翻了翻,看到的账本大吃一惊。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侯爵竟然能拥有这么多的土地,也是逃了这么多的税收。短短的五年间,武英侯杨链通过各种的手段,先后在河间、彰德和卫辉三府兼并田产高达十万顷,约合一百万亩的土地。每年逃避的赋税也高达三十万两的白银,要知道的是在整个的万历朝,朝廷财政最好的时候每年也不过是四五百万两的银子而已。这大明朝的十几万的宗室王戚、公侯伯公们每年要少交多少的税收啊怪不得到了最后的时候,即使是有灭国之祸在即,崇祯皇帝想问他们借钱去打仗都借不到一分的银子。林洲已经不敢去想象了,看来这些个附庸在大明身上的毒疮也是该拔除的时候了,不然真的在几十年后看着大明朝灭亡不成。

    “哼简直是无法无天了,一个小小的侯爵竟然能有这么多的田产,还逃了这么多的税。这大明朝难道就没有正直之士吗难道我大明的律法都是摆设吗难道我大明的刑狱司法都是一群吃干饭的吗”林洲气愤的把账册扔在了地上。

    这几句话无异于晴天霹雳一般的在奉天门上空炸响,连张居正都都感到皇帝的愤怒。这几年皇帝年幼自己大权独揽,国政皆有自己一手处理很少有皇帝的意见。连两宫的太后娘娘们也多是附和自己的意见的,今天皇上的这番表现从来没有过,难道皇帝要走到前台来吗他已经不安于当一个木偶了吧张居正的心里一阵的翻腾着。

    下面的文武官员们哪里见过皇帝如此的生气,刑部、大理寺、户部、都察院的一干官员们都感到皇帝话是冲着他们来的,自然是大气也不敢喘一声。

    “首辅张先生认为该如何处理此事”林洲早就注意到了站在前面那么显眼的张居正了。第一个就问了首辅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方法。

    “证据确凿,应该着刑部和大理寺会审”张居正出列,躬身向皇帝陛下回答道。

    “好那就让大理寺、都察院、刑部会审,户部派人到河间、彰德和卫辉三府再去核实一下。证据确凿的话一定严惩不怠”林洲很严肃的说道。

    “希望各部门通力合作,尽快的给朕一个答复至于杨怡中和程前城二人则官降三级,以儆效尤。”林洲还是没有吧这两个人彻底的赶下台去。

    “至于巡城御史王纂,治理京城治安大定,为人谏直,精工敬业。官升至五都察院左都御史。朕希望以后的各位臣工都能够精工敬业的,多为治下的百姓,为大明的亿兆黎民谋福利。”

    一众官员们都欣然允诺。

    第一章韬光养晦第十五节朝会

    紫禁城乾清宫

    自从那天任命赵士祯出任工部王恭厂军械局的首席监正,品级不是很高但是确是很有实权的。工厂主要是为皇帝的亲军“三大营”提供军火和火器装备的。林洲给了他一个更重的事情就是研发他所讲到的遂发式火枪。虽然林洲也想让赵士祯连火炮的研发也一并的搞起来,但是林洲也明白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也就只专注于一件事情上能有所突破了。林洲下了一道谕旨给工部的尚书李幼滋,让其给予赵士祯一定的方便以使其可以调用各种资源。为了能让这位老先生能够爽快的答应,还随圣旨一起带去了林洲所能想起的燧发枪的简单介绍图,当然是让老李同志保密的。并陈述了这种新式武器对大明的重要意义,它可是对付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有力的武器,嘱咐其严格管理和做好保密的工作。于是在皇帝的多方嘱托之下,老李把工部的王恭厂的铁厂也一并划到了王恭厂兵器局。

    安排完赵士祯的事情后,林洲也停止了文味轩的正常营业,从御膳房和内宫中选出十几个厨师和五十几个宫女开始了他对于五星级酒店的礼仪规范的培训。并且合并了后宫中的两个御膳房,每天跟着王喜姐还有他的另一个嫔妃张氏一起吃饭。

    又处理了一些其他的事物,不知不觉的几天过去了。正好到了十一月初三,也就是每旬要开朝会的日子了。在前一天林洲已经从吏部的文书中知道了何心隐已经被押解到了京城了,今天的朝会自己已经安排了一个重要的议题,当然了林洲是不会直接的做一些干扰张居正的事情的,因为他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想要揽权的万历皇帝了。今天他想议一议成立一个像后世的综合性大学的学堂。不过现在已经有了一个相当于中央大学的国子监了,几乎朝廷中有三成的官员皆出自那里。可惜的是出来的多是些清流言官,真正的辅国能臣循吏倒是没有几个,从国子监里走出来的大多都是读书太深的纯正的读书人了。

    林洲的真正目的是要建立一所能培养多学科的人才的学校,至于师资力量吗林洲还是知道有几个很好的人选的,比如现在的以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总理河漕的潘季驯;现任的工部尚书李幼滋;正在野外考察的李时珍;还有那个将要到达中国的对中国的明后期科学技术有着巨大贡献的利玛窦传教士等等..........人才是不缺乏的,只是他们没有一个展示的舞台罢了。

    今天无论朝会的结果会如何,也不会改变林洲想要成立这么一所学堂的意志的。这将是一个传播文化与思想的摇篮;一个促进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动力源泉;这也是一所对自己的万历新政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的人才基地。林洲是无论如何也要办起来的。

    在乾清宫中林洲把所有能想到的困难都在心中过了一遍,觉得如果要内阁中的各位大臣同意的话还是有很大的风险的,成功的几率太低了。在张居正丈量田亩的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来,要是在他们认定了千百年的孔孟思想上来一下的话,估计那些读书人们个个都得蹦起来。但是没有内阁的支持,这个大学开办起来还这是有诸多的困难,只能到时候见风使舵了。

    紫禁城奉天门

    “皇上驾到”随着引领太监的尖细的嗓音发出的声响来,林洲也第一次的走到了那个无数人都梦寐以求的位子上来。这也是林洲来到这个世界这么多天来的第一次的朝会,上次的朝会因为自己“生病”了,所以没有举行。这也要多谢张居正他老人家的主意,为了能让懒散的万历皇帝满意,经张居正的提议把每天的朝会改成的了每旬的三、六、九日来开。也就顺便的解决了那些个年老体弱的老臣们每天都要早起的困难了,可以安稳的多睡几个懒觉了。

    望着台子下跪着的一群各种年纪;各种官品服饰的大大小小的人们,听他们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时候,林洲突然的感到一股子的热流充满了全身。

    是啊是什么让这么一帮子年纪比自己大的多人,心甘情愿的俯首在地三跪九叩的。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同时也是一个非是常人可以担的起来的山一般的重担啊

    “都起来吧”虽说是第一次经历古代的朝廷会议,但是电视剧也是看的多了也就知道该如何的处理了。

    跪在地上的文武百官们一个个的都站了起来,这时执事太监站在鸾台上对着下面的文武百官们大声的说道:“列位臣工,有无要事要奏,请速速禀明圣上”

    底下的众位官员们都开始活动了起来。林洲站在上面看见后面的一群身穿青绿色七品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