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节 火器之王  万历新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十四节 火器之王 (第2/3页)

国防力量,改善武器装备的重要,决心研制出精良的火器装备官军,卫国保民。他深入调查火器使用情况,广泛走访火器专家和御倭将领。万历二十四年他在温州籍游击将军陈寅那里见到西洋番铳,深受启发。当时一个名叫朵思麻的土耳其人寓居北京。赵士祯获知他原是土耳其一位专门管理火器的官员,特意登门求教。朵思麻将自己收藏的鸟铳拿给赵士祯看,并且详细讲解了制造和使用方法。就这样,赵士祯搜集和积累了火器研制方面的大量资料和经验。万历二十五年,赵士祯给皇帝呈上了用兵八害的条陈,建议制造番鸟铳。经兵部议交京营试制,京营官员又来向他请教,他唯恐京营“制造打放两不如法”,就自己出资在奏疏中他表示“于金坐散而不顾",并请朵思麻协助,召集工匠进行试制,终于在万历二十六年研制出四种火器,其中“掣电铳”、“迅雷铳”为当时最新式的火器,前者兼具西洋铳和佛郎机的优点,后者并有鸟铳和三眼铳的长处。首批共制造了十余架。赵士祯将其中七架绘了图样,并撰文对其构造、制法、打放架势等作了详尽说明,上呈皇帝。这一图样和文字就是神器谱。此后赵士祯不断精益求精。万历二十六年进呈的迅雷铳只能连发五弹,至万历三十年经过改进的迅雷铳“战酣连发”,可以一气发射十八弹万历三十年六月,赵士祯研制的火器在北京宣武门外西城下进行试验。试验由刑部尚书萧大亨主持,参与其事的还有兵部、工部等部门的官员。会审报告建议皇帝将赵土祯“所制车铳式样随发京营,依法成造,责令的当官员加以教演,传示各边,以究其防边制虏之用”;报告还请求皇帝对赵士祯“朝夕讲究,殚力倾资制造利器,用备不虞”的事迹给予嘉奖。

    赵士祯的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追求着在武器制造上的进步,为此散尽了家财来搞研发。可惜的是朝廷的不重视,使得自己的诸多的发明都束之高阁了。他在那个时期所设计制造的火器装备应该是同时期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了,只是没有大规模的装备军队中,否则的话那些女真的辫子兵们也不会有这么容易的就占领了这万里的大明江山。

    “臣曾走访过许多的御倭将领和火器专家,对倭寇所用的火枪也多有了解的。嘉靖二十二年,一艘葡萄牙商船因台风误入萨摩国南部的种子岛,船上还有化名为五峰并当作翻译的倭首汪直,他们所带的欧洲火绳枪被领主种子岛时尧发现,时尧视其为珍宝,并花重金购买了两枝。次年,当葡萄牙商船再此来到种子岛时,时尧派名匠八板清定向葡萄牙人学习、仿制出了日本最早的火绳枪,为纪念时尧而称其为种子岛火枪,这就是给日本战争史带来巨大革命的“铁砲”。前文中提到的火枪既是火绳枪的简称,这段火枪传入日本的故事在前文也有介绍。”

    “嘉靖二十四年,日本远江的国友锻冶锻冶:日本的锻造作坊组织了众多技艺超群的工匠,改造了种子岛火枪,制成了闭锁螺栓,较好地解决了枪尾闭气的问题,提高了火绳枪的威力,其口径不变,但射程提高到三十丈相当于现在的一百米左右,训练有素的士兵每分钟可发射五次。不久,国友锻冶进行批量生产,售出数百枝成品,有些海盗及走私商人乘机购买,持为劫掠凶器,我国闽浙沿海多受其害。”赵士祯把有关倭寇的火绳枪的来龙去脉以及日本人的仿制和改进的情况都跟皇帝讲了出来。

    “那赵卿家以为火绳枪的威力如何在今后的陆战当中能否取代刀剑等等的冷兵器呢”林洲故意的向赵士祯询问道。林洲当然是知道今后的军事武器的发展轨迹的,这热兵器取代冷兵器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用不到一百年也许就是热兵器的时代了。

    “臣以为以目前的火绳枪的性能来看尚有诸多的不足之处,一是其射速慢不能形成持续的火力投射,二是怕风雨,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讲影响其使用。所以当前的火绳枪还是无法替代冷兵器的,也许以后这两个难题解决了以后,火绳枪还是有可能取代它们的”赵士桢把火绳枪两个最大的弊端说了出来。

    “是啊,所谓的火绳枪就是靠的火绳来引燃火yao推动弹丸来杀伤敌人的,火绳枪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但是朕听说在欧巴罗洲有一种不用火绳的枪械已经开始装备了,不知赵卿家知不知道呢”林洲故意的把五十多年后才开始装备的燧发枪提前暴了出来。

    赵士祯听了一愣,他自己是比较喜欢研发新的火器的,各种的枪械都是比较清楚地。咋一听到皇上口中的那种从没有听说过的新式点火方式的枪械,就如同一只见了老鼠的猫一样急的心里是直痒痒的。连忙问道:“不知陛下从何处知道的,能否给微臣讲讲这种新式的枪械,或是把这种枪的工匠介绍给臣认识”赵士祯是不敢让皇帝陛下亲自给他讲解的,后面的条件才是他的目的。

    “朕也是从一个西方的传教士那里听来的,具体的朕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原理朕还是知道一二的。”林洲感到赵士祯似乎咬了自己的饵来,该下一剂猛的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