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7章 中西之辩  打个电话给大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217章 中西之辩 (第2/3页)

贯注。

    大学课堂可不就是那样么。管你什么知名教授还是医学泰斗,很多学生其实最终在意的只是一个期末考试而已。

    甚至有很多人,上了华医大也没有将来从事医学工作的打算,那就更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张毕业证了事。

    反而是昊学这样已经毕了业的学生。听得比较认真。

    经过这一个多月跟随胡青牛的学习,他对于中医理论的掌握,已经完全超过了华医大中医院任何优秀毕业生,甚至许多导师的理论功底也不能和他相比,毕竟胡青牛一部《蝶谷医经》上记载的很多东西,近现代早已失传。

    “好了,关于西药的最基本原理我先说这么多,下面简单来提一提关于中药。”

    朱克九一句话就让昊学感兴趣起来。原来这课堂上也有涉猎中药,倒是没想到。他也很想听一听这位久负盛名的西医专家,如何评价关于中医和中药的。

    “实际上。医学界从未停止对中医的研究和发掘。”

    朱克九第一句话就简单定了调子,沉声道:“近代医学,其实已经不分中西,只要能以最小的代价治好病患,那就是值得推广和发扬的医学作为我们医生而言,高效无害地解除患者痛苦。才是毕生都应当追求的目标。”

    这话说得中肯

    昊学连连点头,就凭这句话。朱教授就不愧为华夏国内知名的医学专家。

    “朱教授”

    忽然间教室前排有学生举手发问,“至今为止。没有中药能通过严格的双盲实验,许多药物甚至含有已知的剧毒成分,中药真的能称之为药?连童子尿砒霜朱砂,甚至兔子粪便都可以入药?”

    朱克九不急不躁,微笑道:“这个问题流传很久,不新鲜。双盲实验的理论基础脱胎于西方哲学,然而我们知道,很多事情并不能简单的用非此即彼的绝对指标来界定。中医的治疗手段,往往不光体现在药物上。比如说风寒发热,一碗生姜水灌下去蒙大被发一身汗,病情往往会立刻好转。然而你用各种仪器去分析生姜,试图从中找到能够让人退热的成分,恐怕结果不会太乐观。”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