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应试秋闱 (第1/3页)
第一场初试,考的是“帖经”,内容很简单。
帖经,顾名思义,就是将书本上的某一行,贴上几字,要求考生将贴住的字填写出来。考试内容多取自四书五经,比如去年的考试,便考了:诗、礼、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中的相关名句,其次,还有五言七韵诗二首、经义四首,内容共计一千二百字。
云鸿提起毫笔,不慌不忙的打量着试卷上的题目。就比如这第一题,极其简单,内容取自《诗经;国风;黎离》,内容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
不少考生看到第一题,眼睛都笑细了,但云鸿却没有露出笑意,只是提起笔,沾了少许墨汁,在空白处写上“何求”二字。
接着,试卷上的题目越来越难,气氛也变得紧张起来。
尤其是考到《黄帝内经》中的名句:“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何于今;善言人者,必有()。”不少人以为初试只考四书五经,没有读过《黄帝内经》,便栽在了这道题上。云鸿也没想到帖经中,会考到《黄帝内经》。但这《黄帝内经》是养生第一书,其中蕴含了许多奇妙的功法,云鸿前世早就熟读,当下,在空白处写上“厌于己”三字。
大约半个时辰,云鸿已经完成了所有的试题。
当他搁下笔时,还是皱了皱眉。
这帖经考试,以往都是四书五经为主,就算有些题考的较偏,也还在四书五经的范畴内。而今年的试题,不光是四书五经,就连《孙子兵法》、《黄帝内经》、《千字文》、《左传》等名篇都有涉及,考题也多是名句,没有什么冷门的句子,这和以往的风格大不相同。
云鸿淡淡一笑,这乡试的考题,以往是国子监的高层命题,考察学生,太拘泥于四书五经,反而让人丧失了“广泛读书”的兴趣。身为大儒学士,广泛读书,才能滋养浩然正气,这点比起精通四书五经,更为重要。司空浩然怕是想通这点,才改进了今年的考卷。
不过,这虽是好事,却为难了今年的考生。云鸿交卷离开考场时,见有人抓耳挠腮,有人垂头丧气,有人举头望天,有人闭目苦思,反正是众生百相,各不相同。
约盏茶功夫,见上官百里也从东面的考场走了出来。
一上来就听他一通抱怨:“哎……云兄,真不知今年这出卷人是哪根筋搭错了,竟出歪门邪道的题目,我读书千万,苦思半晌,最后还是有两道题没答出,真愁死我了!”
云鸿一阵苦笑,这帖经考试并不排名,结果只有过于不过,百道题,若真只有两道题没有答出,那一定名列前茅,通过是必然的,真不知上官百里愁什么,连忙上前劝解。
两人大笑,一/夜无话。
次日辰时,云鸿、上官百里早早入了贡院,在南面墙头上,贴着一张红榜,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名字。上官百里派人挤上前去一看,云鸿赫然排在第一位,而上官百里,则排在了第六位。不过这排名没什么用,真正有效的排名,还需等到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