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三章 湟江远行  墨雨仙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百一十三章 湟江远行 (第1/3页)

    远山巍峨,巨峰雄立,如昆仑通天玉璧。瑟瑟风起,染出暮夜晦明。飞瀑如练,从山间直流而下,惊起冲天水花,经碧水清溪,东流而逝。高山举头可望,清风扑面而来,山顶好作浓雾密林,水际亦如突兀大石,溪山深虚,恍若有声。时有商旅缓行,横渡溪水,一时间,风声、水声、人声、骡马声,声声相应,色色交融,于壮丽浩莽间,映出几分淡薄的平易。

    毫端腾挪,笔墨酣畅,终是在画卷上落下最后一笔。

    时下,援笔点睛,观之呖呖可闻,栩栩如生。

    “好一副《溪山行旅图》,不愧是画界名家范宽的临终之作。”云鸿自言自语道。

    从锦盒中取来一枚黄石印鉴,在画卷的左上角沉稳印下,那宣纸边缘便出现了一行古怪的篆字,正是“云侯府云鸿”五字。随即再次调墨,在原本的松花墨中,加入颜色更深的一种黑墨,而后在篆字下,以行书题诗,道:“深林如夜诉晦明,天地溪石笔下生。”

    待笔墨风干后,云鸿开始细细打量这幅精致的工笔娟布画。

    此画乃前朝著名画家范宽的临终之作。范宽晚年看破红尘,居于终南、太华,寻仙问道。他笔下的画,受灵山秀水的熏陶,多有道法天人的韵味。只是因战火硝烟,这幅《溪山行旅图》被分为数十块碎片,分散各地。此画看似平易,实则意境高远。从上到下,前、中、远景,分别体现了凡人境、寻仙境、道法境三种境界,蕴含着“天人合一”的高远深意。

    前世,赤宣皇帝妄想长生,深信这《溪山行旅图》中蕴含着别样的玄妙,历时两年,从民间各处搜集此画的残片。最终,十四片残片寻得十三,虽差一块,但整个画卷的高深意境已经呼之欲出。当时,云鸿亲眼目睹了这幅画,惊为天人,他的元神境界濒临突破神游境,就是在看了这幅画后,因感悟了天人合一的玄妙,元神境界打破桎梏,成功晋升。

    因此,这幅画在云鸿的脑中,虽世隔两世,却仍记忆犹新。

    虽范宽的名气不及吴道子,但他山水画中的意境,绝不比吴道子的肖像画来得差。

    这画不比《鳌龙玄鹤图》,《鳌龙玄鹤图》意境虽高,但绘画潦草,用的还是宣纸,前后的书画时间,加起来不过一刻钟。而这幅《溪山行旅图》,用的是上等的绢布作画,画工精致,从落笔到收工,整整花费了两个时辰。此次拍卖会,有这《溪山行旅图》,加上吴道子大师的《托塔天王图》压轴,介时,绝对会在整个书画界,引起巨大的轰动。

    云鸿放下笔墨,出门一看,日已偏西,竟然已经到了下午。

    刚准备回去弄些饭食,却见上官百里将马车送来了。

    云鸿赶忙上去接待,那马车破旧,确实像行商之人用的货车。马车上货物一应俱全,主要以食盐、茶叶、香料为主。云鸿验收了这些东西,放好后,上官百里硬拉着云鸿去他那茶馆吃饭。饭食期间,云鸿将王氏生前的字画,以及那副《溪山行旅图》交给了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