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袁绍撤军 (第2/3页)
太明显,被镇守台县的关羽看的清清楚楚。
“哈哈哈,袁贼欲撤也这吕布小儿果然胆大。”看着对岸的袁绍军在灯火下拔寨,关羽笑了笑,想起了刘备的吩咐。
刘备说让他拖住袁绍军的回军速度,让邺城被破的影响逐渐变大,以此来让袁绍的大军因粮草问题自动溃败。对这件事,关羽感觉不到什么难度。
特别是现在袁绍军居然敢乘夜拔营,准备逃走。这么急切,士卒定然惊慌不已。没什么准备的袁绍军若是受到他关羽的伏击,还能不能镇定撤退
想到这种情况,关羽当即让人集结了麾下的3000精锐士卒,在下游借着树林的掩护,乘船划过济水,跑到了袁绍所在营县下游。
过了江,关羽立刻带着士卒出发,抄小道连夜赶往从营县东回冀州的官道,埋伏在一条官道与前往更远的东朝阳的官道交叉口。
也不是关羽速度够快,而是袁绍的军队速度太慢了。两万的大军行动起来十分的笨拙。而袁绍又不可能丢掉粮草辎重等物资,这样的情况下,大军行动太慢。
反观关羽的3000人,俱都只带着武器与一两日的粮食,除了这些,也就是数量看起来比较多的锣鼓号角与旌旗而已。
所以等关羽带人埋伏在官道上之后,袁绍才整理好大军,率着大军出发前往邺城。
因为这次撤退很突然,加上是连夜出发,袁绍已经让人观望过了,那对岸的台县刘备军并未有什么动作。所以袁绍也没让大军斥候探路范围加大,更没有派出先锋。
关羽带人埋伏的地点不过离营县30里许而已,可就这么一段距离,袁绍大军整整用了大半夜才走完。
等袁绍军走到关羽军的埋伏地点的时候,天色已经蒙蒙亮了,此时周边树林虫鸣不断,群山上雾气蒙蒙,根本看不清楚山间地形。
本身就没想依靠埋伏重创袁绍,关羽设下埋伏不过是为了让袁绍心中生疑,从而不敢走这条最近的路回邺城而已。
因此值此大雾弥漫的时候,正好是伏兵尽出的好机会。袁绍军看不清楚山间的伏兵,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更能让袁绍军惧怕。
望着越来越近的袁绍大军,关羽当即下令,只要袁绍率军到达伏击点,两边林中的士卒当即喊杀慢慢向袁绍军靠近。军中的弓弩手则抛射箭雨,让袁绍大军慌乱起来。最后沿路的伏兵从远处一敲动锣鼓,不断向先头部队靠拢,以作成伏兵源源不断接近之势,逼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