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13章  八大祥,四大恒  重生之妖孽人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4713章  八大祥,四大恒 (第2/3页)

足!”儒商钱三爷神色不悦说。这个小子,有点未免太不识抬举了。当然,只要不太过分,他都可以答应。反正今天花出去的钱,明天都会十倍,百倍的赚回来。

    “呵呵,刚才钱三爷评估了一下我,我也来评估一下钱三爷。钱三爷这身复古唐装打扮,看不出品牌,但用料却极为考究,显然是专门定制,这一套下来,估价最少在8万以上!”林风淡淡一笑,“我听闻京城有句话用来形容富贵人家,说的是‘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

    儒商钱三爷眉头一皱,这句话虽然在京城流传很广,很久远了,但是如今却很少人传闻了,他没想到眼前这人居然知道,这个年轻人不简单啊。

    所谓身穿八大祥,这八大祥指的是位于老京城前门和大栅栏一带,有八家带“祥”字的绸布店。始建于同治年间,均由山-东省-济-南府章-邱-县旧军镇孟姓家族经营。最初有两家,一为前门西月墙瑞林祥,二是东月墙谦祥益,经营丝绸锦缎和粗细洋土布,生意兴隆。继而在打磨厂路南,开设瑞生祥。至光绪初年(约1875)先后续开三支分店。谦祥益分支为益和祥,位于珠宝市路西。瑞林祥分支为瑞林祥东记,于前门大街鲜鱼口外。瑞生祥分支为瑞增祥,于打磨广西口外。随后到了光绪19年,又有了瑞蚨祥绸布店,以及祥义号。

    共此八家。当然,当年中国正值风雨飘零之际,这八家店也是经历颇多风雨,而最终新中国成立后,也就仅仅只剩下了瑞蚨祥一家老字号,其名气也逐渐淡了下来。不过虽然不为普通人知晓,但是在京城上流社会,却是极为知名的品牌。其如今专门打造高端手工唐装等复古风服饰,其面料全部以高级绸缎制作而成。价格极为昂贵。

    至于说另外五个字腰缠四大恒。这恒当时指的是钱庄。当然。实际上“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如果完全展开来,应该是头戴马聚源,身披瑞蚨祥,脚踏内联升,腰缠四大恒。意思是戴马聚源的帽子最尊贵,用瑞蚨祥的绸缎做衣服穿在身上最光彩,脚蹬一双内联升鞋店的靴鞋最荣耀。腰中缠着“四大恒”钱庄的银票最富有,有腰缠万贯之意。

    而“四大恒”指的是是恒利、恒和、恒兴、恒源四大钱庄,是祖籍浙-江-慈-溪董姓人氏于清朝乾隆年间在东四牌楼摆设钱摊,兑换银两铜钱,逐步发展起来,由于资本积累渐丰,遂在东四牌楼附近开设了上述四家钱庄。

    恒利是主店,位于东四牌楼东大街,恒和号位于东四牌楼北路西,恒兴居于其北的隆福寺胡同东口。恒源号位于东四牌楼东路北。恒和号专司各大官宦富户的存放款业务,恒利、恒源两号专放当商款。恒利号在天-津估衣街附设有首饰局,后改称为恒利金店,清末永安堂药店亦为恒利号的产业。

    恒兴的主要业务是服务于各大商号。由于资金殷厚,为了适应市场需要而发行了“银票”在市场上流通,解决了银两携带不便和安全问题,极大方便了消费。因此“四大恒”声誉大振,风靡全城。董氏家族在东四牌楼三条建宅置院形成了以32号院为核心与31号、33号院相通构成东西向,坐北朝南横向复合型的四合院院落群而定居于东四。到了光绪初年“四大恒”发展到了顶峰。

    至于建国之后,金融资产归国家所有,至此恒利金店、老恒利银号依法结束了营业,所余资金全部用来偿还债务和遣散职工。“四大恒”的历史彻底结束。

    当然,这是题外话了。不过眼前这儒商钱三爷,穿的如果林风没有猜错的话,就是瑞蚨祥的绸缎料子。而这一身,在如今八万绝对不算贵。毕竟是上百年老字号了,纯手工打造,那穿在身上就是一种历史沉淀,历史韵味。

    儒商钱三爷听闻林风的分析,也是心头暗惊。眼前这个貌不惊人的小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