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八章 喉舌之争  太平天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九十八章 喉舌之争 (第3/3页)

资助,然后回师西线支援陈玉成出兵进取长江上游;从信里看出,王韬反对进攻上海同时更加看重西线。完了,我没有采纳王韬的意见甚至都不曾回信,他还会不会来帮我办报呢

    王韬果然拒绝了,他借口在安庆有要务不愿到上海来,估计他是不愿意看到掌控在我手中的上海的样子;但是很快手下又送来了王韬的第二封信,信里王韬为我推荐了一位可以胜任这项工作的人,他的名字叫钱昕伯,目前身在上海,是王韬的好友。

    钱昕伯是干啥的能得到王韬的推荐说明此人一定有能力胜任,于是我一面派人去找这位目前避居法租界的钱昕伯,一面让“中军统”开始搜集这个人的资料。

    钱昕伯,名徵,字昕伯,别署雾里看花客,浙江吴兴人,早年考中秀才,善诗文,才思敏捷,曾旅居香港,与王韬关系很好。据说此人还精通英语,给一些在华外报提供过稿件,让他来为我主编报刊自然是再适合不过。

    钱昕伯慕名而来,他还不满二十岁,充满了一腔热血,对我提出的办报思想十分赞同,很快便同意为我在上海开办我自己的报纸。

    “殿下,我认为您的报纸要想有人看,达到传播扩散您的威信的作用就必须要有犀利的时评部分。” 钱昕伯说道。

    “哦那么本王就以你为主笔来撰写时评如何”我说道。

    钱昕伯道:“多谢殿下信任,属下定不辜负殿下的期望。还有一点,属下认为殿下这报纸要想出彩,还需要一个响亮的名字。”

    “有道理。”我点点头说道。之前的太平周报名字虽然土,但好歹在安庆是垄断地位,而在上海不同,上海人接触西方近代文明较多,对一般报刊并不陌生,要想抓住他们的心确实需要给报纸取个好名字。

    我问道:“对此你有什么建议吗”

    钱昕伯笑着说道:“不瞒殿下,属下确实早已想好了这个报纸的名字,还请殿下拍板。”

    “哦说来听听。”我说道。

    “就叫申报如何”钱昕伯说道。

    我听了一惊,历史上的申报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它也确实是在上海发行并最终成为了上海滩的“大哥大”报纸,深受上海人欢迎,没想到这个钱昕伯居然能够想出来“申报”这个名字。

    “这个申字用得十分巧妙,上海坐落在春申江畔,申字也是这座城市的象征,你的建议很好,本王这就决定将这份报纸命名为申报。”我说道。于是我安排钱昕伯为申报总编,开始负责筹办这份我在上海的喉舌报纸。

    临别之际,钱昕伯起身说道:“殿下,属下曾听说洋人有种电音机械,能够跨越千里通过滴滴答答的电音传递信息,您看我们是不是应该引进这东西来使用。”

    我点点头,心里清楚钱昕伯说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电报机。

    于是送走了他之后,我立即让蒙时雍帮我联系在沪的一些外国商人,我要从他们那里搞来这电报机,这样我以后的办事效率和情报效率就会大大提升。

    本书首发于看书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