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回 会合三  谜案追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十三回 会合三 (第1/3页)

    明朝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最为严格的一个朝代。作为倒数第二的封建制度朝代,其实明朝比最后一个清朝封建等级制度更为严重。纵观整个清朝政府,朝野最大的矛盾就是满汉之分,也就是民族矛盾。而明朝的时候,贪污、宦官当权、买官卖官、官民之间的矛盾已经严重瓦解了明朝政权。记得有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著曾经说过:“明朝之所以会灭亡,不是因为东北的女真族,也不只是因为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而是自己把自己给断送了。君臣不和、宦官当政、官员和百姓视同水火,是明朝走向灭亡的三大因素。”

    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不但表现在外表,更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本来学生读书是为了明事理,将来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国为民出力。可到了明朝的时候,一切都变了样子。书生是一个地位的象征,是一种工具。只要成为了秀才,就能领到一份吃不饱饿不死的禄米。不要小看了秀才,一来秀才可以见官不跪,已经在老百姓中渐渐脱离出来。二来秀才是将来为官的必经之路,只有先考上了秀才,才能中举,然后参加大比成为进士,中了进士就能到到吏部登记,由吏部官员安排职务。上了任就是真真正正的官了,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几乎所有的孩子,上第一堂课的时候,老师都会这么对她们说:“为什么要读书读书就是为了将来能出人头地当官。只要当了官,你们就要什么有什么。要钱有钱、要女人有女人。当上一任官员,一家老小一辈子都可以生活地很舒服。当了官只要不太过分,你的子孙将成为富翁,靠着你的积蓄也能养活好几代人。你们要当官吗你们要读书吗”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学生,凭借着这样的理念,教出来的学生能是好官吗为了将来的富贵,父母逼着孩子读书,孩子也不会真正地理解书中的至理名言,就算将来当了官也不会,也不能是一个为民服务的好官。

    秦泰也是这么挨过来的,当然他的理想并不是当一个普通的官,而是当一个能伸张正义的官。可惜朝廷上的官员令他失望,朝局令他失望。他在大比之时,考的并不太理想,但是还是名利前茅。所以有了吏部给他优先选择去向,让他自己挑职务的事。但是当他看见堂上的主事的时候,所有的兴奋没有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阵的失望。本来这种内部谈话,是对一个未来官员最好的机会,秦泰可以利用这机会,好好向上面吐露自己的心声和志向。可是堂上做的是什么人,一个正五品的吏部主事和一个从五品的礼部官员在上面坐着这理所当然,可中间怎么坐着一个阴阳怪气的太监。因为秦泰中进士的时候还是一个弱冠,就是一个没有真正成年的大孩子,所以长得还算端正。当秦泰看见两个装出了严肃的官员中间坐着一个女里女气的太监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