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回 凤阳怪事二  谜案追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二回 凤阳怪事二 (第3/3页)

璋下台。朱元璋再一次亮起了屠刀,一下子杀了近一半的太监。并将剩下的太监中一部分人关进了这凤阳祖陵。朱元璋的孙子建文帝登基后,建文帝听从老师黄子澄的话,对皇宫里的太监又一次清理。将一些暗中和各地藩王有联系的太监杀的杀,关的关。又一批太监去了凤阳。建文帝的四叔太祖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为了反对侄子建文帝,联合几个兄弟一起造反成功,不但逼走了建文帝,而且成为了明成祖。当他做了皇帝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清理太监。将一些忠于太祖皇帝和建文帝的太监,有一次清除了。虽然杀了不少,但是又是一批太监去了祖陵。至此之后,每一个皇帝都会将一批一批的失势太监送到祖陵。凤阳城里的太监越来越多,就有了一个太监窝的称呼。”

    明朝的太监最为奇怪,其他朝代的太监就算再威风,也没有明朝的太监威风。本来太监就是伺候一些有地位的皇族的下人,在古代叫“阉人”。为什么叫“阉人”呢因为他们已经失去起了做男人的权利。原来王室后院只有大王一个男人,其他的都是女人。因为为了不,所以男人不能进。唯一例外的就是大王本人。但是女人多了,的事情也并没有完全平静。女人爱吃醋,又爱斤斤计较,总是为这些小事,引起流血事件。知道一个天生是残疾的男人,被人误会为女人送进。大王发现这个不会长胡子的男人,不但力气比女人大,而且不会像女人一样使小性子,对主人有特别的忠心。这个大王就又找来了几个这样的男人,发现这种男人不但温顺,而且不会,也可以改善清一色的女人状态。可惜数量不多,后来发现阉割一些正常男人的子孙根后,效果也一样。大王就将一些犯了重罪准备杀头的犯人中选一些看得过去的阉割,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成为了伺候主人的“阉人”。第一个弄权的“阉人”就是秦始皇身边的太监赵高,他在秦始皇死后,假传圣旨立秦始皇的二儿子胡亥为皇帝。后来有名的成语“指鹿为马”,说的就是他。到了唐朝,“阉人”才改名为太监。这时候因为唐朝特有的文化和观念,太监才有了人一样的尊严。可太监还是伺候人的奴才,还是被一些人看不起,特别是文人和官员。直到明朝的时候,多疑的皇帝朱元璋不相信他的官员,暗中派自己的太监和私下组织的人监视官员。这些刺探官员隐私,暗中监视朝廷内外的人就是后来赫赫有名锦衣卫和东厂。从此太监的身份一下子提到了和官员一样高的地位。一些手中掌握重兵的将领,身边有监军太监。他们代皇帝监视将领,必要时直接接管将领的兵权。地方官员身边不但有暗探锦衣卫,更有镇守太监明着看着官员。反正把那一级的一把手,身边都有一个地位相当的太监。这些不能人道的太监,一下子抖了起来,不但不再低三下四,而且成为了人上人。到了明中后期,官员们不但不再和太监闹意见,而且更以能拜掌权的太监为干爹为荣。一些有权有势的太监,不但有不少的太监干儿子,更有不少当大官的干儿子和干弟弟。这就是明朝太监的怪形象。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