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再遇奇案三十二 (第3/3页)
将。
朱元璋又是一个穷苦人出身,看不起文人,更看不起没有体质的男人,相对来说朱元璋喜欢个性耿直的武将。
这样一来导致武将处处压着文官,文官对武将的粗鲁行为敢怒不敢言。
也只有李善长和刘伯温等几个少数几个,敢管武将的事情。但是武将之中锋芒最健的就是大元帅徐达和大将常遇春。
徐达和常遇春都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要是没有他们的冲锋陷阵,就不会有大明的江山,朱元璋也当不上开国皇帝。
徐达是大元帅,统领全国的军马,指挥大小战役无数,几乎是不败将军。
常遇春是先锋官,勇往直前不会退缩,每一次打仗都是舍生忘死。开国之初朱元璋就封他们为国公,后来又封他们异姓王,徐达为中山王,常遇春为开山王。
他们不但是朱元璋的好兄弟、好手下,也都是朱元璋的儿女亲家。常遇春是一员猛将,也是一个心直口快地老实人。
为了得到常遇春的全力支持,朱元璋早早的将常遇春的女儿许配给自己的大儿子朱标。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正式的立儿子朱标为太子,常遇春就是太子妃的父亲,就是将来皇帝的老丈人,未来皇帝的亲外公。
徐达的女儿也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后来抢了自己侄子晃我的明成祖朱棣。
徐达也知道朱元璋表面上是对自己客客气气的,其实已经开始针对自己,所以徐达在私心和兄弟情义、君臣大道中,选择了服从。
为此朱元璋在徐达死后,不但没有针对徐家,而且让徐达的三个儿子当上了两个国公一个侯爷。
由于徐达从长期在军队掌权,所以在南|京军队里徐家很有地位,徐家一直掌控着皇宫的安宁。
靖难战役打响后,徐家内部发生了分歧,徐达的大儿子和二儿子认为要拥护建文帝,三儿子却偏帮于姐夫朱棣。
三儿子瞒住大哥、二哥出卖情报给姐夫朱棣,大儿子和二儿子却在拼死抵抗。
朱棣占领南|京城之后,本来想杀了徐达的大儿子和二儿子的后人,可是被他的妻子徐皇后阻拦了。
徐达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已经在抵抗朱棣大军战役之中前后战死了,要是朱棣再杀了他们的后人的话,徐达就要断后了。
徐皇后为了娘家子侄,为了徐达这个有功之臣的后代,劝朱棣不要赶尽杀绝。
朱棣也是为了尽快平定大家的不稳情绪,只好答应不杀徐家后人。徐家的后人也很争气,在朱棣表面上不理不睬,实际上暗中打压下,依然成长起来。
朱棣只好将前军都督府的大都督职位还给徐家,但是实际上的兵权已经被朱棣拿走了一大半。
所以说前军都督府在五军都督府之中力量最为薄弱。再加上这些年倭寇作乱,前军都督府的精锐几乎全部用光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前军都督府的大都督,依然是江南最有实力的人。
这就是秦泰要去找的一个重要人物,只要说服了这个大都督,还有太监们,秦泰就有了足够的底气和对方周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