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圣婴大王七 (第2/3页)
曾经解释过,说只有手里有了权限,才能去想其他事情,才能去考虑老百姓的事情。
可是秦泰很怀疑张居正的话,做一个刑部侍郎还不够大,没资格没精力管老百姓的事情。
将来做了兵部侍郎、工部尚书,甚至于内阁成员就有精力管老百姓了?
当了侍郎想当尚书,当了尚书想当内阁阁老,当了内阁阁老想当内阁首辅,就算当了内阁首辅又怎么样?
要是不满足的话,一辈子都没有时间想其他的事情。就在这时候秦泰发觉张居正变了,张居正不再是一个有志青年,而是成为了一个政客,一个满脑子政治的人。
还好张居正没有想到钱,没有想利用权力捞钱,不然的话秦泰绝对会和这个朋友
“割袍断义”。由于武将已经不成气候,内侍官员的名声又太坏,所以文官的势力几乎已经控制了整个朝廷。
所谓的朝廷其实就是文官的天下,最高衙门就是内阁,最高官员就是内阁首辅。
文官控制朝廷之后,按照职能又分成了好几种。第一种就是三品以上的官员,这些人实际掌控了朝廷,各自有各自的地盘和权限。
一般来说大家管这些高级官员叫
“大员”,到了这级别的只有手里的权力大小,没有地域差别。他们不是掌管着一个省,就是控制着一个部门,或者是掌控者某一个机要,他们的权限令人羡慕,地位令人眼红;第二种是
“言官”,他们虽然地位不高,但是有一项令人眼红的特权,可以向皇帝直接风闻奏事,上至内阁首辅,下至黎民走卒,他们都可以举报或者提出怀疑。
绝大多数的官员都不喜欢这种人,言官也不是每一个都很清廉。大家都在背后叫这些言官
“疯狗”,在严嵩当政的时候言官成为了严家诬告政敌的武器,名声特别不好听;第三种就是各地的地方官员,统称为
“外放官员”。这些人的升迁比较慢,一般来说做完这两届之后极有可能就这么到点了。
不过也就是因为这样,这些官员没有了后顾之忧,大肆贪污受贿。这才有了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可见地方官员,特别是当地方行政长官油水相当大;第四种就是京官。
京官是指在京城六部、各个衙门当官的官员。这些官员虽然油水少点,但是因为在京城,容易被上面的人重用。
升官快、容易出头,所以成为一些年轻官员,或者是有野心有抱负的官员的最爱。
就像张居正这样的官员,要是不留在京城的话,最多干上五六年的知县,大不了做一任知府就可以回家养老了。
可是张居正却大不一样,在京城裕王府当了三四年既没权又没势的侍读,再到刑部做了两年的
“冷板凳”后,不也是当上了刑部侍郎,后来转任兵部侍郎,如今不但是工部尚书而且是内阁次辅,成为了一两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大人物了。
所以京官是通往权力核心的通道,是往上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