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深藏功与名二十六 (第2/3页)
为他们只有爵位没有封地。缺少了封地和世袭罔替的爵位,资格和地位上就不如其他世袭罔替的王爷了。更不要说是庶出的那些孩子了,他们的地位决定了他们连世袭爵位的可能性都没有了。所以是否是嫡出,出生先后顺序都是十分关键的问题。朝廷有规定藩王除了嫡长子将来继承本身爵位被定性为世子外,允许有两个嫡出的儿子可以将来继承郡王爵位。有封地的郡王嫡长子继承本身爵位为世子之外,允许嫡出两子降级继承国公爵位。没有封地的郡王爵位一般不能世袭,嫡长子降级以国公身份继承爵位,嫡次子再降级以侯爷的身份继承爵位。有封地的国公也包括异姓国公嫡长子不降级继承爵位,嫡次子降一级以侯爷身份继承爵位,嫡三子再降一级以伯爵身份继承身份。朱姓皇室子孙凡是有封地的子孙一个不降级继承两个降级继承,没有封地的朱姓皇室两个降级继承,直到没有爵位封号为止。异姓国公以下爵位只有一个子孙可以继承,其他的子孙不能降级继承。
到了小皇帝当皇帝的时候,大明在册的亲王级别藩王一共三十八位,郡王级别的一百一十七位,没有封地的郡王三百三十七位,有封地的国公加上异姓国公一共三十九位,没有封地的国公一百七十八位,国公以下的皇亲国戚不计其数。但是真的能够左右大局,或者是敢和朝廷叫板的也就这么几个世袭罔替的亲王级别藩王了。
这次宗亲大会之所以可以召开,是因为潞王召集了十七位藩王和九位藩王代表,还有三十几位郡王或者郡王代表,这个人数已经超过了召集召开宗亲大会的最低标准。潞王本身就是第一代的潞亲王,十七位正牌的藩王,九位藩王世子,三十几位有封地的郡王或者是郡王世子,再加上一些没有封地的皇亲国戚,这个规模足够吓唬人了。虽然大明有规矩皇帝的地位远远高出藩王,就连皇后或者是皇太后的地位也高出藩王不少,但是架不住王爷人数多备份比小皇帝一家人高啊。小皇帝一个人或许能够抵抗四五位藩王,两位皇太后一个人抵得过两三位藩王,王皇后一个抵得过两位藩王,但是依然挡不住这么多位藩王和郡王的联手。
紫禁城三大殿都有其各自的寓意和用处。太和殿是皇帝登基和举行最高会议的地方,是最高皇权的象征。中和殿是皇帝举办大朝会和接见外邦的地方,也是节日期间文武百官携带家眷叩拜皇帝一家人的地方。保和殿是皇帝早朝的地方,也是皇帝召开大型会议的地方,也就是大会议室。特别是太和殿是不允许随便使用的,这次宗亲大会在这个地方召开,其意义已经让人遐想了。
本来小皇帝和两位皇太后以及王皇后应该坐在大殿中央龙椅上开会的,可是参加的会议的人不是一般的人,有的甚至于是小皇帝爷爷辈的人,所以座次和坐的方式有所改变。小皇帝在无奈的情况下答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