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四重关 (第2/3页)
,用的都是前世最珍贵的前人智慧结晶。
第一句何为天道,苏道山答的是【道】的层面。用的是《道德经》中的经典论述。老子出函谷关,留下道德经五千言,被奉为万经之王,可谓字字珠玑。
道法自然四个字,直接道出了天道的本质。如此经典一出,天地感应,岂能不让人动容?
第二句“何为天道”,苏道山答的是【天】的层面,用的是达尔文进化论的论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八个字,不仅仅只用于物种进化,而是一条囊括宇宙万物的法则。
第三句“何为天道”,苏道山答的是【地】的层面。用的是佛教经典的《佛说十善业道经》,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的意思,也并非是一般人以为的那样自私自利。
事实上,这句话中的“为”字,乃是二声。乃是成就,作为之意。
辽阔大地,万物生长竞发。草木鸟兽,乃至山川河流,都自有其形,也自有其存在的意义。物竞天择之下,每一个生灵都在积极成长演进,从而成就自身。
这是万灵的天职。
至于第四句“何为天道”,苏道山答的就是【人】的层面了。表面看这个层次最低,但天道之问,从宏大到具体,最终问的还是人,要落在人身上。
若是没有人,那也就没有天道之问了。因此,生而为人,这个问题反倒是最难回答的。
而面对这个问题,苏道山用的,乃是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千古奇书《易经》。
易经由伏羲画八卦,文王演六十四卦,孔子作《易传》。凝聚三圣智慧,启迪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百家思想,其之博大精深,地位之高,不问可知。
后世许多人都把《易经》当做占卜算命的杂书,实则是暴殄天物。
易经里的每一个字,都在告诉你,身处不同的时间空间,面对不同的事物发展阶段,面对不同的顺逆境地,你可以作出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所带来的相应变化。
而乾卦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句,更是提纲挈领,是一个人扎根尘世的法则根基。
是人对天道的应和!
这四句话,本就是苏道山的三观所聚,是他前世受教二十年的结果,也是他对人生哲学,对天道的思考。
如果放在前世,或许不值一提。可放在这个世界,哪怕仅仅只是道德经中的一句话,都已然若异宝现世,光彩夺目,振聋发聩。
因此,这一礼,苏道山受得起!
还礼过后,两人重新落座。此刻天空中的异象也已经散去。老者看着苏道山,一时心痒难耐,却又无从开口。
虽然苏道山的回答,都只是只言片语。但以这番天地无数圣贤的感应,哪会不知道每一句话背后蕴藏的博大精深。
尤其是那句“道法自然”和那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更是让人得窥冰山一角,忍不住就想要探究挖掘。
不过,老者还是按捺了下来,取出一个卷轴在桌面上展开。卷轴上,浮现了一个青山绿水,阡陌交错,田舍俨然的村庄。
村中炊烟缭缭,有牧童戏水,有农夫耕田,有货郎卖货,有工匠做工,有士卒操练……村中学堂里,还有先生学生齐声诵读。
老者一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微笑道:“五行异术,任选一门。小友请。”
苏道山仔细打量眼前的微型世界。农夫,工匠,货郎等人的身上,都围绕着一个光芒流转的法阵,只要神识接触,便有幻景出现,演示这个超凡职业的异术。
苏道山抬眼看向老者,问道:“若是先生您,会选哪一门?”
老者道:“农道稳,商道滑,工道奇,兵道硬……各有各的好处,就看你自己更需要哪一方面了。我选的,未必就适合你。”
苏道山点了点头,他其实也是随口一问。而根据自身的需求以及对各行的了解,他心头立刻就有了想法。
首先,这门异术和相应的特性,要足够隐秘。最好是就算使用了,也不会轻易暴露的。
其次,异术和特性,一定要和自己形成互补,并且能在关键时刻,起到足够的作用,成为保命的底牌才行。
这么一想,苏道山很快就锁定了几个目标。
首先是农木道的稼穑。
农木道的专属特性,是亲近自然草木和动物,能预知天时,借用地利。同时拥有强大的生命恢复力。在战斗中,远比其他超凡武者更顽强。
而稼穑,就是农木道的农人途径的初始异术,掌握这门异术,不光拥有种植和收割两种能力,而且还能控制植物。
之前苏道山救下的唐蓦儿,就是走的这条途径。也正是凭借这条途径带来的强大恢复力,她才能在幽魔的追杀中坚持下来。
苏道山看中的,就是农人途径的恢复力。
如果自己能掌控这条途径的话,那自己将成为士土道读书人中,恢复力最强的。而关键时刻操控植物,出其不意地束缚对手,也会是一记杀招。
其次,苏道山看上的,是兵金道的【施计】。
兵金道的专属特性,是披坚执锐,勇猛无匹。拥有远超常人的攻击力,防御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在与人对决的时候,兵金道披甲人天然拥有更强的威势,能在战斗中强行占据先手,扳回逆势。
而且,披甲人不光硬,更有坚韧不拔的特性。毫不夸张地说,要在正面战斗中击溃一个披甲人,简直比登天还难。哪怕披甲人只剩下半条命,都极为难缠。
而且,只要给他机会,他恢复起来的速度也不慢。除了没有农道超凡职业的治疗能力之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