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八章 人心如狗 1 (第2/3页)
,乃是宋徽宗崇宁三年(公元1104)成立,专营刺绣,刺工300人。
文绣院除了刺绣之外,还有两个与纺织紧密相关的官营染院,工匠613人,分工很细。
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整个开封府,官营的纺织印染等工匠大约一共才有2200多人,文绣院大约独自占了1000人,自可见去规模之大。
由于背景足够强大,所以文绣院的纺织工具和技术在当时都是独占鳌头的,唐代的脚踏纺车,在这里得到了广泛应用。
有童路以及纺织局的官员带路,文绣院的执事不敢马虎,在得知了武大的来意之后,直接带武大来观看了最为精致的“精绢”,以及号称天下第一的“东绢”。
精绢这种布料,正反面光滑一致,做工极为精细,但规格太小,尺寸也不适合武大用在塑料大棚上,但武大依旧订了大批,准备送回阳谷,给金莲等人做衣服用;
倒是由单州成武县引进而来,将“薄缣”进一步演化成功的东绢布料,望之若雾,经久耐用,且质优、量大,完全符合武大的要求,成为武大的首选。
这种布料,属于特供产品,大多数都被宋徽宗的后宫,以及朝廷显贵重金买走了,一般的百姓是买不到的。
当然,有童贯童大将军的面子在,纺织局和文绣院连句屁话都没敢说,直接承若武大要多少就给多少。
而且,还是先取货,后给钱,用不了的还可以退货。
武大欣然受之,只能感叹,朝廷有人好办事!
有便宜不赚,那都是王八蛋,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种事自然无需多说。
当然,既然赚到了便宜,自然也就该“出血”有所表示了。
武大大手一挥,醉仙居,走起!
……
醉仙居如今在汴京的名声已经越来越大了,当然,没有人知晓,这家酒楼的幕后老板是武大。
按照常理来说,醉仙居的雅间是需要提前预定的,掌柜的极其强硬,据说头几日就连蔡府子弟都在这里栽了面子。
按照常理来说,童路的面子并不比蔡府子弟更大,但醉仙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