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第2/3页)
玉公主回天都,今日特来为四殿下与珺玉公主送行。”
谢琰道:“宋王有心了。”
宋王送上干粮、水袋。谢琰命人收下。见宋王仍未让开,谢琰淡淡地看着他。宋王立时躬身,道:“不知我可否见见珺玉公主,以当面致谢?”
宋王乃诸侯王,大周公主可见可不见。谢琰回马,敲了敲偃珺迟的马车。偃珺迟撩开车帘下了车。宋王之言,她是听到了的。她走到宋王跟前,宋王连忙恭声称谢。偃珺迟点头,道:“多年以来,宋国对北疆驻军多有支助,宋王大义。正所谓,智者多忧,能者多劳。我能治好柳氏之疾,亦只是能者尔。”
从前,要宋国援助北疆驻军,宋王心中颇有不愿,而今听得珺玉公主这般言语,宋王多多少少有些汗颜,实觉不敢当。
宋王道:“要说智者,四殿下才当得。我亦不过是能者多劳罢了。日后,北疆再有所需,宋国定当竭尽所能相帮。”
偃珺迟点头,回身上了马车。谢琰则与宋王再言语了几句。之后,宋王与一众亲卫让路,目送谢琰等人而去。
行出不远后,常飞骑着马,跑到偃珺迟的马车旁,笑呵呵地道:“公主之言让宋王汗颜,又让宋王心胸开阔,答应日后助北疆。公主之智,我不能及也。”
偃珺迟撩开窗帘,笑道:“常将军缪赞。”她的言行计策,多承自二哥。不过,方才那番话倒是因为看了四哥给她的那本兵法而有所悟的,是四哥的智慧。
说罢,她抬头看了看谢琰,谢琰亦朝她看来。她冲他笑。谢琰微点了点头,似对她方才之言行的肯定。偃珺迟已然习惯了清冷淡然的四哥。见状,她笑得更是眉眼弯弯。
—————
晋国晋王、鲁国鲁王知晓了谢琰的行踪,皆问下臣,“孤是否要像宋王那样,为四殿下送行?”
臣下皆道:“此番天子令四殿下与珺玉公主回天都,只怕是太子殿下病危。太子殿下若是薨了,太子之位便空缺了。”
晋王道:“太子之后,自有二殿下。”
鲁王道:“言外之意便是太子之位无定数?而二殿下雄韬伟略,领联军抗楚,又削弱卫国、宣国,惊世之才无以他让,太子之位理应由二殿下担当。”
晋国、鲁国臣子皆道:“四殿下领军北疆,抵御狄蛮,定国安邦亦是功不可没。虽说大周奉行长幼有序,而有史以来,又有多少君王是处于年长的?不说远的,当今天子不也是越了两位兄长而被立为太子,继而成为天子的?”
晋王、鲁王皆认为有理。更何况,宋王为四殿下送行有先例,他们只是效仿罢了。虽说宋王还有感激珺玉公主救治之恩,但这事于晋国、鲁国而言可忽略。
故而,谢琰等人经晋国、鲁国时,晋王、鲁王亦来见礼送行。
出了晋国、鲁国,偃珺迟下了马车,走到谢琰跟前,道:“我还是骑马吧。”
谢琰道:“长途跋涉,你不宜骑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