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爱中国文化”这单生意阿Q (第1/3页)
“对于那些精明的美国商人来说,在那个时代声称自己热爱中国文化,做中国人的爱国生意,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而我们好多人自己被营销了还不自知!”
王豫文不依不饶地说道:“这些人是毫无疑义的美国人,但是,我们却总是偏执地认为,这些人仅仅因为血统的缘故就一定是中国文化的宣导者,进而就完全把他们当成是自己人,还有观点甚至认为,正是因为华人血统和中国文化熏陶,使得他们能够成为佼佼者。但我倒是发现,其实,他们中的几乎所有人,其实只是在别人的主流社会中混得还算将就的海外华人,可能连中文都说得不怎么流利,传统经典中的那些文言文对这些人而言,完全就是天书,你觉得让这些人来充当所谓的中国文化的代言人,够格吗?其实,这些人的身份更多的,是被那些商人用来挣我们的钱的一种工具,好多人似乎并没有察觉到,这些身份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噱头。因为这些被炒作的明星本身,也就只是在欧美的华人社会里面有点影响力而已,在主流的白人社会能有什么影响力?不信你看一下,每次国外的什么电影节开幕的时候,那些欧美的主流媒体,对我们心中的明星有多少关注?即便是获奖了,也被他们当成一种猎新、猎奇,用来调剂平淡重复单调生活一个选项,看过、笑过就完了,有后续一连串的跟进吗?”
“主流的白人社会只需要一个李小龙,用来作为一个符号,印证他们心中一种关于东方的刻板印象,然后继续过自己的生活,至于说所谓的中国文化,那就呵呵了,对中国文化的所谓热爱,更像是说给我们这些急需强者认可的弱国国民听的,不信的话,你看一看,比如李连杰在好莱坞的角色,有多少正面的印象?什么时候那些被我们认为是好了不得的影星,在国外走红地毯的时候,受到过外媒的追捧?我感觉,更多的是去外面走一圈,出口转内销,糊弄自己人的把戏。其实我们自己反思一下,我们也有类似的心态,比如大家在谈论《西游记》的时候,似乎从来就没有把印度的神猴哈努曼当成过重点,挂在嘴边,而只是讨论被中国化之后的孙悟空,进行中国化的阐释。”
“所以,类似的,从商业运作的角度,那些外国的商人觉察到运作这样的华人明星、炒作他的身份和血统,在自己的圈子里面收益率不高,只是把这些人当成一个猎新猎奇的标签而已,但是,这些人忽然发现在大洋彼岸,有这样一群人,为数众多,强烈地需要别人认同自己文化,还很希望自己的文化被别人推崇、赞赏,来找回已经失落多年的荣光,有一种非常病态的弱国爱国主义,非常喜欢自吹自擂。那么,如果你是商人,你会不会顺水推舟,顺着他们的意思往下说,量身打造一些商业舆论,然后赚得盆满钵满呢?所以啊,对那些欧美人赞赏中国文化的各种说法,一定不要轻信,最好不能当真,因为你无法确定这种赞赏到底是一种礼节和猎新猎奇,是一种商业舆论运作之后的人云亦云,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