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所谓棱角所谓成熟 (第2/3页)
在于年轻人对于年长者思维方式局限的察觉,他们总能非常敏锐地发现,那些老生常谈的所谓真理里面的不靠谱之处,总能找到特例来证谬之,并且,对多数年长者那种自认为一切都已在自己掌握的话语方式有本能的反感。但是,问题在于,这些年轻人由于自己语词的匮乏和逻辑的欠缺,和各方面社会经验的不足,使自己也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同时,年轻人身上强烈的情绪化倾向极易使他们走向反抗共识的快意,越是长者认同和谆谆告诫的,他们越是反对;同样是因为自己语词的匮乏和逻辑的欠缺,他们似乎一直搞不清楚自己反对的,到底是那个话语方式,还是这套话语方式承载的具体内容。”
“最后,其中的很多人真的在面对一项决策时,在决策的时效性压力下不得不认同自己之前激烈反对的内容,成为自己之前无比厌恶的人,甚至还捍卫这些内容,并和后来的和他们之前一样叛逆的年轻人展开论争,倒不是因为所谓的什么‘棱角和灵气被磨掉’,这只是一种很文学化的说法,以掩盖事实的残酷!”陶宇笑了笑:“其实是因为,这些人发现自己无法找到那套说教的价值观念的替代方案,自己所能给出的其实更加拿不出手!这些缺陷极其明显的观念,成为他们不得不引用的正当性来源,成为自己好为人师的判据,说到底,还是因为自己逻辑的欠缺和语词的匮乏,无法给出更为靠谱的替代方案。因此,我们可以很轻松地推定:这些年长的捍卫者在内心深处,其实未必有多认同他们所捍卫的对象,仅仅是因为,自己给不出像样的替代方案而已;而这样一种行为则常常被人判定为心口不一,言行不一致,甚至是所谓虚伪,在舆论场中产生了诸多的低层次争辩。”
“不对不对!潘恩教导我们:当一个人开始宣扬他不相信的东西时,他也就做好了干一切坏事的准备!”魏林急切地答道。
“额……”陶宇想了想:“话不能这么说,这样的判据有问题,你想想看,当你发现自己都不太相信一些话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宣扬它,很可能不就是之前说的,自己找不出更好的替代方案吧!我觉得你这句话,把许多思维能力虽然有限但却善良的人都推到了敌对面,造成大面积的误伤,恐怕不是太好!而且,这句话并没有说得太清楚,这种准备到底是什么,也并没有说清楚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决定性的因果关系,只是给出了一个干瘪瘪、*的判据,还没有给出这个判据的适用范围。这句话也完全不能够解释那种善意欺骗的合理性,无视这些善意说谎者自己对正当性的坚持,而总是把他们简单化地预设为本心不良的恶人,树敌太多。”
“嗯……”蒋文睿边说边点头:“研究生多读了两三年书,见识确实是不一样,比起本科生来,确实是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