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27章 北约印度洋舰队最大危机  红警之从废土开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527章 北约印度洋舰队最大危机 (第2/3页)

考虑导弹采用了多种红外隐身技术可以降低大气窗口的红外辐射,大约要到空气稀薄的一万米以上高度才会失去大气掩护,因此判定卫星发现时间延迟15秒。

    同步轨道预警卫星同时携带扫描型和凝视型红外探测器,分别用于大范围探测和小区域持续监视,如果导弹采用机动发射方式脱离探测器可能进行监视的范围,就能延缓被发现的时间。

    只不过印度洋这里,是战场的中心,美国的大量的卫星云集,还花费巨大的代价,移动了一颗同步预警卫星过来。

    为了就是及时发现应对伊叙联邦的反舰弹道导弹,毕竟之前的琼斯号驱逐舰,被干净利落的击沉,给美国敲响了沉重的警钟。

    花费巨大代价的摇杆卫星,原本还让五角大楼有点肉疼,但是现在,剩下的只有庆幸。

    此刻的北约印度洋舰队,已经陷入了苦战之中,如果让这些导弹得逞了,那情况就将更加的悲剧。

    “预警卫星开始进行导弹轨迹测量。”

    在发射的导弹被锁定之后,天基红外预警卫星发现红外辐射时首先要根据红外特性分辨出其波长范围和特性,进而推断其温度甚至推进剂种类,据此分析分辨出目标的类型(如弹道导弹或者运载火箭),然后测量目标的矢量速度。

    由于采用红外探测器,观察到的导弹轨迹是一个个连续的点,所以必须积累足够多的数据才能判定目标轨迹,美国天基红外系统卫星的扫描型红外探测器扫描周期为1秒,也完全可以在10秒钟内能够完成导弹轨迹测量。

    但是用红外设备测量弹道导弹的轨迹,必须2-3颗卫星在不同角度同时观测才能得出三维空间内的弹道,单颗卫星只能得出一维平面上的投影,而融合其它预警卫星的观测数据不可能由预警卫星自行完成,必须经过地面控制站处理,所以这时候得出的导弹轨迹缺乏弹道高度与倾角,仅仅是弹道在平面投影的速度矢量,而不是导弹的真实速度矢量,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