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4章 年代  千山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124章 年代 (第2/3页)

真的。”

    安夫人笑,“娘娘说的是,我亦有此意。”

    因来人不断,谢莫如与安夫人只是略作寒暄罢了。

    谢莫如的生辰宴相当热闹,她既是寿星,每日要与贺寿的人说笑应酬,另则王妃寿宴,排场自不需说,且里外诸多宾客的安排,府中侍女的调度,又是一项大工程。官客有外管事主持,且男人只要有酒吃有戏看,倒比女人省事许多。堂客按理该是一向帮着谢莫打管理内宅的周嬷嬷张嬷嬷安排才好,只是二人年迈,再加上堂客事务繁琐,两位嬷嬷资历足够,谢莫如只怕累着她们,便是在府中选了一位常服侍她念书的侍女,名唤凌霄的主持堂客这边的琐事,倒也井井有条,周全妥帖。

    待谢莫如生辰宴结束,张嬷嬷都说,“平日里只觉着凌霄给娘娘念书念的不错,这样的大事,想来她也是头一遭做,却是处处细致,里外周到。娘娘好眼光。”

    谢莫如一笑,“凌霄是殿下分府时,母妃着她到府里服侍的,看她平日里行事沉稳,这一试,果然不错。”她身边也有几个不错的丫环,只是皆未主持过这要的大事,交给她们,她们怕也心里没底,倒是凌霄,谢莫如问她时,她沉吟片刻,便接了下来,将各项事务料理的清清爽爽。

    主仆两个正说着话,五皇子进来,张嬷嬷就退下了,五皇子随口问,“说什么呢,我一来,嬷嬷就走了。”

    “嬷嬷是陪我说几句闲话。”谢莫如道,“说凌霄能干来着。”

    “凌霄啊。”五皇子坐在谢莫如身畔,谢莫如递给他一盏梅子制的醒酒汤,五皇子吃了两口,他家醒酒汤不似别家的仿佛直接兑了醋,而是用梅子加了蔗浆煮成,酸甜适口,五皇子索性将一盏吃了,道,“她还有件趣事,你肯定不知道。”

    “你就说吧,还叫我问你不成。”

    五皇子哈哈一乐,放下玉盏,就说起凌霄的故事来,“宫人三十岁即可出宫,母妃宫里有几个宫人到了年岁,内务府就送上几个新宫人安夫人要来帝都,吓得他把姬妾都谴散了。唉哟,真看不出来,四嫂那般绵软的人,有这样可怕的外祖母。怪道人都说南安侯胆略非凡,要是没些胆略的,也不敢娶安夫人的闺女哟。”

    谢莫如不以为然,道,“想想安夫人当初如何信赖那男人,千里迢迢的随他回乡,自是打算一辈子好生过日子的。不知被逼到何种境地才恨到活剥了他的皮呢。殿下只看到安夫人的厉害狠辣,没看到安夫人受的苦楚呢。”

    五皇子摸摸脸,对谢莫如道,“这也是哦。”硬给媳妇说的脸上辣辣的。

    “这也是随口一说,”谢莫如道,“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不生则死,不死则生。倘不经此劫,焉知能有今日安夫人呢。”

    五皇子道,“这么说,安夫人还要感谢她第一个丈夫了”

    谢莫如笑,“自然是要谢的。没有这些人这些事的磨砾,她便是金子也发不了光。”

    五皇子觉着,不论啥事,她媳妇都能说出些道道来。而且,这道理肯定是不与常人同的。就是这种独辟蹊径的见解,五皇子专爱与谢莫如聊天。

    五皇子道,“安夫人是个有心思的,她这次来,带了好些族中子弟,我看,倒也都是知礼之人。听说,俱是选出的夷族优秀子弟,安夫人是想他们留在帝都学习,待学成再回南安州好造福夷民。”

    谢莫如赞道,“安夫人果然眼光长远。”

    这一点上,五皇子也挺佩服安夫人,他又道,“你猜是谁给安夫人出的这主意”

    “既叫我猜,肯定是我认识的人。”谢莫如想了想,“这主意既是别人给安夫人出的,想是安夫人信赖的人。我与安夫人共同认识的人”谢莫如还真想不出来,道,“我还是头一遭见安夫人呢,哪里猜得到。”

    “姓朱,叫朱雁,你认不认得他原在南安州为知州大人的同知,这次父皇宣他回帝都,他这前程可就远大了。”

    一说朱雁,谢莫如想起来了,道,“一时倒忘了,朱家是祖母的娘家,朱雁算起来与我是表亲。朱表兄的祖父朱侍郎原是礼部左侍郎,近些年身子骨不大康泰,且年岁也不轻了,就辞了官在家教养子孙。”

    五皇子说着又有些可惜,道,“朱大人什么都好,就是一样,可惜了的只是举人出身。”

    “他当年也是少年得志,十几岁就中了举人,要往上继续科举,不见得中不了进士。”

    五皇子都奇怪了,道,“那为何没参加春闱,朱家官宦人家,这样的子弟,没有不好生培养的理。”

    谢莫如就把朱捷自己中举后上报吏部谋闽地平安县县令差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