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节五 揣度 下  龙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节五 揣度 下 (第2/3页)

而现今自己已经把怀疑的对象压缩到了五位军机大臣之内

    这个判断是必须尽快作出的,所谓有的方能放矢如果自己不能从速推断出那个在翁同龢背后参与策划停购船械裁减勇营折的神秘人物的身份,那自然也就谈不上从容应对

    而一旦破不了这个对于北洋海军而言几如釜底抽薪的死局,那么,其一,是自己在李中堂幕府中尽快上位的如意算盘将被无情打破;其二,是自己为实现所构想的强化北洋,以争取在未来的甲午中拼争一个“陆败而海胜”的最佳局面而作的一切努力也都将成为泡影

    只是,在这五名军机大臣中,究竟谁才有可能是那个幕后推手呢

    礼亲王世铎

    自同治元年西太后和恭王叔嫂二人内外勾连,借奉咸丰梓宫返京之机发动“辛酉政变”一举扳倒了咸丰驾崩之前钦点的肃顺等顾命八大臣,从此开始了两宫垂帘听政,女主当国的时代后,大清朝的中书门下军机处内就进入了以近支亲王领衔军机的新时期。

    从同治元年到清朝覆亡,恭、醇、礼、庆四王先后秉政。

    而在这四位亲王中,若论位望之尊,恭、醇、庆三王均要瞠乎礼王之后恭王能进亲王爵位乃是道光帝在传位诏书上御笔钦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完全可以看作是道光对于这个聪颖干练却在储位之争中败给了乃兄咸丰的六阿哥的一种补偿;而醇王由郡王而至亲王则是因为他在身份上既是咸丰和恭王两人的同胞兄弟,又是慈禧太后的妹夫,在政务上除在“辛酉政变”中站对了队外,更以“七爷”的身份成为了西太后钳制恭王的头号王牌;而庆王的升迁之路更完全是由西太后一手提携。

    而礼王则是大清开国时由太宗皇太极御笔亲封的八大铁帽子王之首太祖二子和硕礼烈亲王代善嫡系子孙,其头上这顶“世袭罔替”的铁帽子已经传承了二百余年,其尊贵程度自然不是恭、醇、庆这样的新贵所能比拟的。

    但若抛开了身份地位这一层,单论学识才智,则礼王世铎在担任过领班军机的四位王大臣中就只能忝陪末座。其既没有恭王的精明强干,亦没有醇王的谨慎自持,即便是和那位此时刚刚崛起,未来将以贪墨而闻名天下的庆王相比,在行政能力上也要逊色许多。

    但在任令羽看来,这个在无数人的眼中只是个“泥雕揆首”的尸位素餐之徒却是个绝对的聪明人,人生最难者莫过于“明进退,知荣辱”,礼王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对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心知肚明,对于自己在那个位置上的意义和该有怎样的表现更是摸得门清。

    “为人修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这位于乌龟缩头功颇有心得的领班军机是个绝对不会主动惹事的角色。所以,他也自然不会是那个在幕后操纵停购船械裁减勇营折的人。

    任令羽抬手把“礼亲王世铎”的名字从纸上划了去,那现在,就只剩下四个人了。

    额勒和布张之万

    先说额勒和布,这个觉尔察氏的满洲镶蓝旗亲贵,乃是如今军机处中除礼亲王外唯一的旗人,虽不至于像世铎那样完全只是个聋子的摆设,但平日里却也只是个守定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宗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角色。

    根据任令羽看过的史料,额勒和布在军机处当值十二年,前后只有两道奏疏尚可载入史册,其一是中法战争后的以“自强”为题目海防大筹议时跟风上了一道在云南开矿的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