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七 孙中堂 中 (第2/3页)
无术,粗鄙无文什么“朝廷柱石”、“国之干城”,臣下之间对答,有这般遣词造句的么至于说以董其昌的名帖赠给自己以求什么“宝剑赠英雄”,那更是天大的笑话
董其昌是什么人书画名家不假,但其更是明末出了名的贪官豪绅不过选此人的书法赠人,倒也的确符合庆王和那明的“品味”。
不过,从这份前后赤壁赋册,以及那明的言辞中却可以揣度出许多颇为值得玩味的东西。
选的是前后赤壁赋册,可见参与密谋结交自己的人只有庆王和那明两个,若再有个对文史有所专长的清客在侧,自然不会让自己的主子出此等纰漏。
至于那明的话么最有用者,唯“和衷共济”四字。
和衷共济谁和谁和衷共济,又在哪里和衷共济孙毓汶心下盘算,对那明此行的来意已是猜了个七七八八。
大清近七年的政局变动,均自光绪十年的甲申易枢始,孙毓汶本人即是光绪十年甲申易枢的幕后推手,亦是受益者之一,但庆郡王奕劻却才在易枢事件中真正的渔翁得利者。
易枢之后,醇王以皇帝本生父的身份而为隐操枢府大权的“太上军机”,位望即尊权势尤重,故而太后不得不预作布置以加以钳制。而这手牵制新上台的“太上军机”醇王的暗棋,便是庆王奕劻的逐渐上位。易枢事件后,当时还只是贝勒加郡王衔的庆王先是受命主持总理衙门,数月后又正式由加郡王衔晋为庆郡王,随即又加总理海军衙门会办大臣,以掣肘原计划独掌海部的醇王。
虽然自己也是总理衙门大臣,但中外咸知,自恭王去职后,大清实际上是有两个外交部,其一是北京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其二却是在天津的直隶总督府。而要命的是,洋人似乎更愿意跟天津那个李鸿章的“私人外交部”打交道。所以这里自然也不会是庆王要和自己和衷共济的地方
那就只剩下两个地了自己主管的军机处、以及庆王如今主政的海军衙门
庆王想进军机处孙毓汶心中此时已是一片雪亮醇王已殁,礼王又是个不中用的,重新启用恭王更无可能,如此情势,让已经在醇王死后把持了海军衙门的庆王又生出了得陇望蜀之心,自然也是情理之中而庆王想入值军机,自己这个事实上的领班军机是万万绕不过的
那明看着沉吟不语的孙毓汶,一颗心竟止不住怦怦跳了起来。
他是庆王的心腹,更是至交对于庆王想主持枢府的热切,自然是心知肚明,而在如今的朝廷,若想取礼王而代之,那孙毓汶的木钟是必须要撞的。更何况日前和庆王合计的有关“园工”的那件大事也要着落在眼前这个智略过人又能深体上意的孙莱山身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