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节十三 海军血脉!  龙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节十三 海军血脉! (第3/3页)

字雪甲午耻

    据说那块铭牌是原本镶嵌在民国海军官校的食堂墙上的,每当那些数十年前的海军种子们就餐时,都可以看到那浸透着他们北洋前辈们鲜血的四个字雪甲午耻

    无令后退者,是为方伯谦第二

    这是八年抗战中中国海军中一条不成文的铁律而那些以鲜血洒遍祖国江海与河岸的北洋海军后人们,则以行动诠释了这句话的涵义。

    1937年7月7日,日寇炮击卢沟桥,全面抗战爆发8月13日,中国军队集结包括最精锐之德械师在内的全部陆军精华,在上海向日本海军陆战队发起主动进攻,是为淞沪战役。而早在战役爆发前一天,中国海军就将第1、第2两个舰队主力在江阴江面集合完毕,准备死守江阴,以屏蔽淞沪前线的陆军侧翼。在整个战役期间,中国海军不惜代价的在江阴一线苦苦支撑,在激烈的海空大战中,海军仅有的数艘新型巡洋舰“宁海”、“平海”、“逸仙”等先后沉没殉国,但直至战役结束,日军始终未能达成循长江而上攻击上海前线的中国陆军侧翼的作战目的,海军将士以第1、2舰队主力全灭的惨烈牺牲拼死掩护了上海前线70万陆军弟兄的脊背

    除中央海军的奋战外,原为东北海军的第3舰队在青岛自沉后,其所属陆战队从青岛带着舰炮撤退一直到长江附近的要塞,在武汉战役中的要塞保卫战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而广东海军则在陈策将军统率下,在南海和虎门撑了整年直到所有飞机和军舰拼光

    江阴血战的中国海军指挥官陈季良将军在1945年春病逝于重庆,临终前嘱咐发妻:倭寇一日不降,则棺木一日不入土在将军离世后,陈夫人以水泥为棺,将亡夫遗体保存在重庆山坡稻田里,直到8.15光复,方才将陈将军灵柩运回故乡福州安葬。

    耳边突然响起了高亢的汽笛声,远来的舰队已经驶近了“威远”,随即以“定、镇”两舰为首,分作左右两队分别扈从在了这艘李鸿章座舰的左右,各舰均依西式海军礼节挂满旗,舰上的官佐、弁目、水勇等官兵则在两舷列队站坡这支由李鸿章耗尽半生气血所一手打造的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此时正以自己的方式向他们的缔造者和统帅致以自己的敬意

    任令羽下意识的并拢双腿,以标准的军姿站好若不是脑中还存着一丝清明,他几乎就要对这些百年前的海军前辈们行标准的pla海军军礼了

    不管后人对北洋海军有怎样的暗地腹诽与公开攻讦,但对于1895年之后的中国海军军人而言,这支曾为国家浴血奋战的舰队就是他们共同的先祖即便北洋海军没有给他们的后来者留下哪怕区区一艘战舰,但却以他们在逆境与绝地中的那一次次殊死的战斗而给他们的后人留下了生生不息的海军血脉,并经由此后的一代代中国海军军人代代相传

    自邓世昌而陈季良乃至任令羽,一代代的中国海军军人,便是有如此的血脉相连

    今日第二更,晚8点左右第三更献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