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节二十九 阅舰式!  龙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节二十九 阅舰式! (第3/3页)

洋混得了个五品官衔之日起,他几乎未有一刻放松过对如何对付这份必将到来的“停款要命折”的盘算,最后才在刘步蟾那句不经意的“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提点下勉强想到了这么一个对策。

    但当刚刚这份不知耗费了翁师傅多少心血的折子终于摆在他面前的时候,他还是为这篇不过区区500字的奏折的逻辑之缜密,用心之阴险,乃至文字之精炼感觉瞠目结舌翁师傅当真不愧是状元出身,而自1862年李鸿章为曾国藩草拟参翁同书片之日算起,为了这反戈一击,翁师傅最起码已经筹划了快30年了比任令羽的年龄都要长上几岁

    不过还好,翁师傅虽未必没有些小谋略,但却从来没有与西太后正面硬顶的勇气而且,对于洋务上的事,他既不懂,亦不肯懂

    “为了这份折子能不至于泥牛入海,中堂大人还须在当中言明一事”,任令羽正色道,“此礼非但是普天同庆,更是万国来朝”

    “说下去”,李鸿章脸上第一次显出了兴奋的神色,显然是对任令羽话中的深意已经有所领悟。

    “是”,任令羽自座位上站了起来依足了“坐听立回”的礼数。

    “中堂大人历事三朝,对咸丰十年庚申之变中的入觐之争,想必也是熟知的。”,任令羽侃侃而谈1860年9月英法联军进犯北京,咸丰帝命怡亲王载垣和兵部尚书穆荫前往通州与之议和,而当时的英国谈判代表公使爱尔金随即提出要求,要依西礼觐见大清皇帝,面递英国女王的国书,而谈判随即便因此而陷入了僵局。

    对于那时还依稀存着几分“天朝上国”优越感的满清朝廷而言,让爱尔金这个“大英钦差”觐见大清皇帝却不行跪拜之礼,不啻于是礼乐崩坏的奇耻大辱素来都是四方蛮夷依我中华之礼觐见天朝上国,岂有我煌煌大清反而要依西礼接纳其觐见,甚至还允许其公使驻京的道理

    只可惜,这世上早已是论势不论礼,大清帝国在仅见礼节和公式进京事情上的纠缠乃至随后的扣押英方谈判代表巴夏礼等人的举措,最后只换得了一个皇帝北狩,京师沦陷乃至火烧圆明园的结局

    火烧圆明园距今已经过了近30年,而京师里的那个朝廷终于也开始学着接受这个世界上流行的弱肉强食的新规则,只是,在北京城里那一干王公大臣心里,这做了几千年的“天朝上国”梦又哪里是说抛下就抛得下的

    “兴阅舰式,使万国来朝同为我太后万寿贺”,任令羽古怪的一笑,“中堂大人若如此讲,想必是想来最重祖宗之法的翁师傅,都不大好反驳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