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四十三 李门弟子 上 (第2/3页)
要的来源,此等关键之地,若要长期掌握在曾、李师徒这等地方督抚手中,也委实让两宫太后,乃至一直与曾李交好的恭王都感觉放心不下,更心有不甘在僧王所率的最后一支尚可一战的满蒙八旗流云星散后,中枢政府对地方实力派的担忧便进一步的上升到了出手抑制的实际运作层面了。
调李鸿章率淮军入河洛,以吴棠署理江督,即可将两江膏腴之地从湘淮系的手中转移到这位西太后党羽名下,又直接掐断了湘淮军最主要的粮饷来源,顺手又酬谢了吴棠这位早年曾有恩于当时还未发达的叶赫那拉氏家族的汉臣,如此可谓一举数得
“当年的江督之争,朝廷的处置不可谓不精当,但结局如何,星叔当时就在枢府,自然比我这个六部郎官更清楚。”,即是密议,那自然就不会另有仆役伺候,所以孙毓汶便索性拿过酒壶自斟自饮起来,而许庚身素知他是海量,更有个酒喝得越多脑子越清明的毛病,便也不去拦他。
“莱山所说不错,同治四年时,我正在军机,而这江督之争么”,许庚身嘴角突然浮现了个诡异的笑容,“朝廷的举措可真应了石头记中的那句话,机关算尽太聪明”
许庚身笑而不言,只是把酒杯往孙毓汶面前一放,很知机的把下半句“反误了卿卿性命”咽了回去。
“正如星叔所言,朝廷那一番举措,最终只落得个自取其辱”,孙毓汶抬手给许庚身杯中斟了半杯酒他是醇王党羽,而同治四年时主持军机的却是和他私怨甚深的恭王,故而他在言语中自然也就比许庚身更少了几分顾忌。
对清廷的用心,老于权谋的曾、李当然心知肚明,上谕方下,曾国藩当即上疏抗争,认为不必命令李鸿章前往河洛剿捻,而李鸿章亦在覆奏的奏折里陈明了诸如“一军两帅”等不能率兵前去剿捻的种种理由。一番角力下来,朝廷也只能选择维持现状,不但继续默认湘淮系控制两江的事实,居然下谕承认:“该大臣等均能详察缕陈、使朝廷洞悉此中利害,实为有见”。
该大臣等均能详察缕陈、使朝廷洞悉此中利害,实为有见一国之中央政府被两大地方势力联手逼到了这种程度,也当真是颜面扫地了
“那以莱山之见,此次合肥在海军船械款事上如此强项,莫非是为了这个”,许庚身一边说一边一手蘸酒,就近在手边写下了一个字,而孙毓汶定眼望去,一个淡淡的“香”字随即映入眼帘。
“未必”,孙毓汶轻轻摇头,“张香涛乃是太后一手扶起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