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节四十六 师徒汉奸 中  龙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节四十六 师徒汉奸 中 (第2/3页)

,但最后的决定权,却还是操之于那位自同治以来独秉朝政的西太后手中。而慈禧太后虽是个在权术手腕乃至眼界上都天份极高的人,但于文字一行,却只能算是粗疏。

    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世间女人粗通文墨者本就是凤毛麟角而在久入中原后,连满人也未能免俗,同治初年这位西太后曾亲笔撰写谕旨以首度罢黜恭王,据说当时军机见到上谕后,在震惊之余几乎人人莞尔,一道谕旨里错别字几乎十之二三,也当真是满清开国以来的一大奇闻

    为此,慈禧太后还专门命人主持编撰了治平宝鉴一书,除罗列汉唐以来太后临朝各事实,以为太后垂帘之理论依据外,亦隐隐存了份给自己搞本私人文化教材的意思。

    有了这么一份典故,李鸿章在写这道筹议海防折外,除必须粉饰之处外,几乎都用白话,当真是唯恐那位太后老佛爷看不懂,由此也可见李鸿章对这道奏折的期望之深

    “可惜啊”,任令羽目光一黯,“老师上筹议海防折已有十七年了,可当年鉴园所定的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6条,却无一落到了实处别的且不论,单单看我们与东边那个邻居的此消彼长,便可知道这般治事的戕害之深”

    张佩纶亦是漠然1874年日本初犯台湾,那时的日本刚刚开始推行维新变法,其大事未成,而中日之间国力相较则强势在我,故而尚可以力却之待到1882年日本再于朝鲜启衅时,两国之国力便已经是差相仿佛,且当时李鸿章丁忧回籍,若不是署理直督的张树生处置得当,又得如今在英伦的北洋第一智囊薛福成居中谋划,在最短时间内不经请旨便将淮军海陆精锐快速部署至三韩之地,使得日本一时势成骑虎,恐怕朝鲜这腹心之地便就此丢给了日本

    如今距日本借朝鲜发生“壬午兵变”而用兵三韩之事又已过去了9年,而日本之羽翼已成,其海军实力隐隐然已在北洋海军之上,陆上更已有六镇10万精兵,于民生经济,更是大行更张,发行纸币、广设工厂,举国易服易发,俨然一派新兴气象

    而这大清帝国呢

    练兵除北洋海军这一支经制之军外,环顾大清十八行省,也找不出一支稍有些近代气息的陆军简器机器局倒是开了几家,也能自产些枪炮子药,但也就仅此而已至于造船,张佩纶是主持过福州船政的,马江之败后更是因心中愧疚而对船政多有关注,自他张佩纶之后的又一任尚堪得力的船政大臣裴荫森在两年前辞官回乡后,这造船事业便也是每况愈下

    至于筹饷、用人还是算了吧,若大清朝当真财力充足,又怎么会有截流海军经费以济园工的举措若当真是人尽其才,又怎么会有邓承修等一干中枢官员在“壬午兵变”后东征日本的叫嚣

    而持久那更是满清自兴办洋务以来最大的笑话

    “看今日我北洋海军与日本海军此消彼长的形势,便更感觉老师当年上筹议海防折时的苦心孤诣了”,任令羽眉头紧蹙的继续道:“若当年老师所言之筹饷、用人、持久三条当真能落实推行,恐怕此时你我二人也无需向这四九城里走一遭了”

    张佩纶的眼神霍的一亮,他凝神看了看任令羽,方才悠悠的道:“世事洞明这话若不用在治明身上,那才真真是糟蹋了”

    大凡文字高手,都最擅夹带私货而李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