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卷三 补天裂 节十四 副使  龙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卷三 补天裂 节十四 副使 (第2/3页)

年蹉跎下来翁同的心思竟已深沉到了这般地步文廷式毕竟是十数日前弹劾郭嵩焘并立陈不能为其赐谥立传的“清流”主将。而如今自己却要步郭嵩焘的后尘出洋“事鬼”

    翁同若不这样帮他搞一番“请辞”的戏码出来。这个两面三刀无耻小人的罪名。以及清流们必然爆发的弹劾风潮。怕文翰林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躲过去呢翌日。天津。直隶总督衙门

    “不过一个出洋购舰地鬼使而已。万没想到翁师傅竟然会力荐自己地得意门生”。李鸿章微微冷笑。顺手将那份刚刚收到的上谕邸报向沙发前的茶几上一丢。“也当真是奇闻一件呢。”

    “回中堂的话。这也谈不上什么奇闻”。并排坐在他下首长条沙发上的三人中距离他最远的严复突然开口了。这位此时仍面色青白容颜憔悴的天津水师学堂总办向李鸿章略拱了拱手。继续道:“不过是新瓶旧酒。欲仿效当年某人以刘锡鸿害郭筠仙公的鬼魅伎俩。用这个文廷式来暗算任大人罢了”

    他话音未落。室内的其他三人已是容色各异坐在他身旁的任令羽容色如常。而在任令羽旁边地张佩纶则是满面尴尬。而李鸿章则是立时斜睨了严复一眼。脸上却已现出明显的不悦神色。

    刘锡鸿构陷郭嵩焘。乃是举世皆知的一件公案当年郭嵩焘因“马嘉里案”奉旨出使。而身为其副使地刘锡鸿在随郭嵩焘抵达英伦后。便开始在发回国内地公函中对自己的顶头上司非议如潮他先是指控郭嵩焘参观炮台时居然披洋人衣。“即令冻死。亦不当披”;其后又称郭在参加音乐会时。屡取阅音乐单。仿效洋人所为。全无大臣体面;更在见巴西国主时“擅自起立。堂堂天朝何至为小国主致敬”。可谓举手投足都是罪状。数典忘祖全无尊严

    郭嵩焘最终因谤满天下而黯然去职。刘锡鸿在此过程中可谓居功至伟

    但是

    如果要究其根本。刘锡鸿之所以能得到这副使之职。还是要归功于当时的清流领袖李鸿藻地荐举。而据说这“多上折子。多多参奏”地做法亦是出自李鸿藻之前的授意而在坐地几人当中。张佩纶可算李鸿藻的门生弟子。而且也正是由他的牵线搭桥。才使得李鸿章和李鸿藻这二李结成了政治盟友。故而严复此时的“某人”之说。才会显得如此的不合时宜

    “中堂。学生也以为几道之所虑。实在是不无道理。”。片刻的沉默后。张佩纶很快就出言打破了室内的静寂。

    “这文廷式是如何得的榜眼头衔。想必中堂也是知道的。而看上面的意思。对其也是相当看重的。只是一直等不到合适的机会拔擢而已”。张佩纶理了下身上的竹布长衫。若有所思地继续道:“这奉旨出洋购舰。只能算作是个差使。而非实职对文某人的仕途。当真是弊大于利啊”

    坐在他旁边的任令羽依旧低眉敛目。只是眼中已悄然闪过一丝了悟清承明制。其官制中的“实职”与“差使”在待遇上几有有天壤之别“实职”乃是经过吏部铨叙的经常性官职。是被纳入升迁考核的完整体制中的。而“差使”则只是临时性的差遣。和他原本那个时空的“出差”颇为相似。差使完成仍回原职。对官员的升迁不但于事无补甚至还有拖后腿之嫌。

    而且即便同是“差使”。其境遇也各自不同。如由中枢派赴各地的学政“差使”。便是无数京中翰林削尖了脑袋去争的差事。三年一任学政下来。不但有收入颇丰。更难得的是可以就此在应试士子中依师生名分广结党羽。对今后的仕途可谓大有裨益。而与学政比起来。这出使西洋的差使就几乎可以弃若敝履了。先不论且没有明确“销差”回国后的“政治待遇”这一积弊。这一放洋就是多年。身居海外。通信不便。与官场的联络自然要稀疏乃至中断。对官员升迁的影响几如釜底抽薪

    而翁师傅既然拼了这么大的牺牲也要把文廷式塞到出洋名单里来。那就只能判断其是各有所图

    李鸿章容色深沉的点了点头。“既如此”。他突然诧异的盯向任令羽的右手边:“严几道。你是怎么了”

    任令羽心下一凛。他急忙转过头看向身边的严复。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的心猛地一沉只见严复的精神突然萎靡了下来。他不停的打着呵欠。眼中竟然还流下了泪来

    任令羽早知道严复最近已经开始在戒毒。只是万没想到他地毒瘾竟然会在这他第一次参与机密地时候发作这让任令羽只感觉尴尬非常。甚至都不敢回转头去看另一边的李鸿章。

    “几道大概是有些不舒服”。李鸿章声音平静的几乎没有一丝温度。“幼樵。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