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卷三 补天裂 节三十二 涟漪  龙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卷三 补天裂 节三十二 涟漪 (第2/3页)

  “回皇上。正是如此。”。翁同心中突然闪过一阵不好的预感。却不知危险将从何处来。

    “那好”。光绪轻轻的点了点头。他伸手一指御案上的纸笔。对翁同道。“你现在就给朕拟两道旨意。一道发给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大臣薛福成。叫他一与任令羽那狂悖之徒相遇。便立刻将其拿下。着专人押解回国。交有司严查后明正典刑另一道旨意则发王天津。让李鸿章接旨后立刻上表自劾”

    “皇上”。皇帝的话音未落。翁同已是浑身上下一个激灵。后脊背上已立时渗出了冷汗来。他对着皇帝径直跪了下去。声音中也添上了几分惶急。“万万不可如此啊”

    “嗯”。光绪帝将双手负在身后。向着翁同转过了身来。狐疑又闪着火光的眸子也随之盯向了翁同:“怎么连你翁师傅也不再拿朕的旨意当回事了么还是你还想着你这个军机大臣是李鸿章上表举荐的。你既受了他这么大个人情。便自当投桃报李。为他遮掩弥缝不成”

    “回皇上”。翁同听着皇帝这些刀子似尖刻的话。头上已经浸出汗来。而出口的话竟也带上了哭腔:“臣焉敢臣焉能臣自十六年前奉太后懿旨入毓庆宫为皇上启蒙之日起。便时刻自省。为人臣者。首先就要守臣子的本分正所谓主忧臣劳。主辱臣死。太史公在史记中地教诲。臣未敢有一日或忘而今日皇上竟疑臣有与他人上下勾结欺瞒圣听的勾当。这当真当真让臣”。他也不知是触动了哪根情肠。竟直接就在养心殿内的金砖地上伏地大恸了起来

    光绪一震。他略思忖了下。脸上随即浮上了羞惭交加的神色。他快步上前。伸手将翁同从地上搀扶了起来:“老师。是朕失言了。”。他想了想。继续道:“还请老师不要太放在心上”

    “臣不敢”。翁同抬手拭了下泪。再放下手后已又是那副惯常的庄重神色。“老臣刚刚说过主忧臣劳。主辱臣死让皇上忧心。原本就是臣下的罪过。故而即便皇上不曾责骂为臣。臣也是责无旁贷。”

    “老师不必说了”。光绪松开了扶着翁同的手。清秀的脸上一下子满是颓然。“归根结底还是朕的不是所谓君明才能臣贤。昔年圣祖高宗在位时。朝堂上可曾有过似任令羽这样的无君无父之徒”

    他似乎在对着翁同。又似乎在自语:“而偏偏是朕地光绪朝出了这样的混帐说到底。怕还是要怪朕德行有亏啊”

    翁同只觉得头嗡地一声。蓦地又出了一身冷汗。他揣摩着光绪地这番话。只觉得字字句句透骨痛髓。竟不自禁又打了个激凌。脸色也变得有些苍白。半晌才开口劝慰道:“皇上这话说得太重了”

    “圣祖一代雄杰。朝中英才咸具。却仍有索额图和明珠这般佞臣。而高宗文治武功。却也免不了有和这等天字第一号地贪官在正如民间俚语所言人心隔肚皮。可见主上再贤德。在选拔人才时却也难以做到一个万全啊”

    “翁师傅”。听着翁同的话光绪清秀的脸上现出明显地感动神色。他想了想。便开口追问道:“那老师以为。此事当如何处置呢”

    “这”。翁同欲言又止。只是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下周遭那些仍跪在地上的宫女太监们。

    而光绪则顺着翁同的目光往左右看了看。便开口道:“来。师傅。随朕去东暖阁说话。”。话音方落。他已带头向养心殿东暖阁行去。

    “翁师傅。这里现在只有朕和你师徒二人了。有什么话。你但说无妨。”。将原本在东暖阁中侍候的几个宫女太监都寻了个由头打发出去后。光绪这才重新开口。

    “是。皇上。”。翁同低头想了片刻。便神情凝重的抬头道:“老臣其实也没什么高明的法子。唯有八字以献皇上因势利导。以静制动”

    “因势利导。以静制动”。光绪先是低下头重复了两遍翁同的话。随即便满面不解的抬起了头。“翁师傅能否说的更明白些”

    “回皇上”。翁同庄重地答道。“所谓以静制动。便是因为文廷式遇害一事。朝廷还查无实据。且任某人身在海外。怕是早已把一干证据消弭的干干净净就算是朝廷想要穷追到底。怕最后也只能是不了了之。所以。老臣以为。此事。皇上还是不宜深究”

    光绪脸上的表情立时一僵。随即又浮上了怒色:“他连这等无法无天的事都做出来了。朕还不能深究么”

    “老臣斗胆”。翁同起身向光绪施了一礼。随即却问了个看似与两人正在谈的话题风貌牛不相及的问题:“敢问皇上。这养心殿的养心二字从何而来”

    “乃是出自孟子的”。光绪几乎是不假思索的答到。却猛然收住了口养心殿地名字乃是出自孟子地“存其心养其性以事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