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卷三 补天裂 节三十八 北洋智囊  龙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卷三 补天裂 节三十八 北洋智囊 (第2/3页)

派中的“渐改”理论先锋。其所撰筹洋刍议被视为洋务派的理论圭皋之一

    不过。这位学贯中西的淮幕第一谋士却又一个极特别的嗜好好相人曾国藩相人之术天下闻名。不知是不是受其影响太深。出身湘幕的薛福成一生也对相人之术情有独钟。甚至还在其所撰写的庸庵笔记。史料篇中对曾国藩左忠棠李鸿章等一干“中兴名臣”的面貌都一一作了点评。为此任令羽专门借了peri的睫毛夹子对自己的眉毛下了小半个月的功夫。而从薛福成刚刚的反应来看。他似乎并不算徒劳无功

    “叔耘先生27岁即向曾文正公上上曾侯相书。所列陈养人才。广垦田。兴屯政。治捻寇。澄吏治。厚民生。筹海防。挽时变八策。文正公无不首肯此后的治平六策和海防密议十条皆是振聋发聩之作。此等才华。又岂是任某这样的后辈所能及之万一的”。他言辞流利侃侃而谈。把薛福成的几大著作一一道来。几乎是如数家珍。

    薛福成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漆黑的瞳仁波光灼人。他矜持的一笑。才继续道:“薛某一直听说任大人是自泰西归来的人士。想不到对于国内的掌故竟也知之甚详。倒也当真让人惊讶呢。”

    任令羽立时心下一凛。但脸上的神色却更显从容:“许多事晚辈原本是不知道的。”。他毫无惧色的与薛福成对视。“但自有幸被老师收入门墙。平日里师徒对坐聊天。听老师聊起往事。这才知道了许多昔年湘淮军中的旧事掌故。如此而已。“哦。原来是这样。”。薛福成脸上露出了个恍然大悟神色。他略点了点头。又继续道:“那文廷式文大人呢听闻文大人乃是不甘受辱。奋而蹈海自尽。只是薛某实在不明白。文大人既然已经下了决死之心。那为何在国内不死。却非要到那无依无靠的海上投海自尽。竟至葬身大海片骨不的还乡”

    “这个”。任令羽双眉微蹙。眼睛里立刻透出了些忧伤与感佩交织的神色。“晚辈以为。这正是文大人的大节所在”

    “哦”。薛福成略显惊讶的扬了扬眉毛。“何以见的”

    “晚辈是这样揣度的。”。任令羽略显忧郁的说道。“文大人既然已将生死置之度外。那在何处死和怎样死就只不过是个形式而已了。但文大人生性任侠好义。定然会想到。他若是在出洋前就死在了国内。那朝廷必然还要遴选他人做晚辈的副使。而此人若仍从清流名士中挑选。就免不了仍如文大人一般以死明志。如此一来。文大人虽然全了自己的气节却图害了他人一条性命。而以文大人慷慨的性情。定然不会做此害人之举。故而才会有这样的蹈海赴死”

    “如此一来。晚辈已身处茫茫大海之上。朝廷欲再给晚辈补一个副使也是鞭长莫及有心无力而文大人则是既全了自己的气节又保住了他人的性命。也当真是用心良苦啊晚辈虽与文大人有些误会。且政见亦是南辕北辙。但见文大人如此的气节风范。却也不由的是钦佩非常只可惜。晚辈这一生。都无法当面向文大人说出这佩服二字了。”。任令羽最后幽幽一叹。脸上已满是寂寥忧伤。

    “好”。对面的薛福成脸上却一下子换了颜色。他兴奋的用指节在两人之间的折叠茶几上敲击了一下。原本笼罩在他脸上的矜持戒备已一扫而空。化作了满脸的激赏。

    “治明。就按你所说的给朝廷回奏。”。他微笑着对满面惊诧的任令羽说道。“实不相瞒。治明。我刚到这马赛港不久。就收到了军机处发来的水电报。要我一见到你就将文廷式之死详尽问询后一一回禀朝廷。我原本还在担心你的回答会有所疏漏。如今看来。却是杞人忧天了”

    “原来如此”。任令羽也是恍然大悟。“叔耘先生。你刚才还当真是吓煞晚辈了。”

    “吓煞你我看未必吧”。薛福成脸上泛出微笑。他很自然的向后一靠。对任令羽打趣道:“任大人相国高足。又岂会被这小小的试探吓倒”

    “那也要看是谁在试探晚辈。”。任令羽嘴角上挑。“叔耘先生数十年前便已身列曾门四子。相人之能天下知名晚辈又岂敢班门弄斧”

    “呵”。见任令羽如此急智。薛福成也不由的轻笑出声。“你这张利嘴啊”。他指着任令羽。笑着摇了摇头道:“还当真有些傅相当年初入湘幕时的风采。不过。治明”

    他目光柔和的望着任令羽。言语中透出长辈对后辈的浓浓关心:“你虽然能自圆其说。去也要小心朝中有人就此事对你横加攻讦啊。毕竟。空口无凭啊。”

    “晚辈有凭据。”。任令羽容色平静的答道。“晚辈在埃及国塞的港发给朝廷的水电报中已经说明了。晚辈手中有文大人蹈海前写就的遗书”

    他一边说一边手下不停。已是从随身的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