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英伦 节二 国策 下 (第3/3页)
半会神。叹息一声后。低声喃喃道““即便是分作三年。也是个太大的数字。但是为了日本的将来。也只能再苦一苦国民了。”
极短暂的神游天外后。伊藤博文极快的收敛了心神。重新让自己的思绪回到了轨道上:“这一切都是为了日本。为了国民”
他继续道:“国家富强之途。要在二端。第一开发国民多数之智德良能。使进入文明开化之域。第二使国民破旧日之陋习。不甘居被动的位。进而同心协力于国家公共事务。建设富强之国家。”
“若要开发民智以入文明开化。则必大兴教育。要使国民当真投身国家之建设以为真正意义之国民。则唯有宪政一途我之所力主颁宪法开国会。乃至于把预算审核之权由内阁转交国会。为的也正式这个目的。但在这之前。需先激发国民自强之心。中华之于我日本。千年来一直是庞然大物。若能真正一击而胜。则我日本之民心定将为之一振。”
伊藤博文这份长篇大论至此终于收尾整篇文章纵横譬说凿凿有据。至此铿镪收煞。真个掷的有声。听的西园寺公望心旌动摇。许久都没人接话。
“激励民心。民心可西园寺公望喃喃的说了两句。他突的抬头望着伊藤博文。“可这民心可用四字。却是柄双刃剑。稍不留心。怕就会太阿倒持殃及自身”
“嗯怎么讲”。说的是问句。但伊藤博文面上却不见丝毫的惊讶之色。
“阁下说的很是。一国之强盛。根源便在能否早就真正意义上之国民。”。西园寺公望正色道。“如此。则必须使国民性情活泼开朗、正大有为。而切不可让国民陷于慷慨悲壮、偏颇奇癖。现在社会上往往以衰世逆境中人为楷模。让年青人效仿。这种作法必然会留下弊害”
“致力发展教育是世界大势所趋。应加强思考文明盛衰道理的教育。而国民教育之意义。便是让国民懂的自我思考。懂的择善而固执。”。西园寺公望侃侃而述。说的语重心长。“而我国如今的国民教育。让国民徒知有国而不知有私。徒知服从而不知思考若国民教育仅仅是为了所谓的举国一致的话。那又要教育何用”
“你是说山县去年颁布的教育敕语么”。伊藤博文插话问道。语气平淡的如同一杯白水。
西园寺公望轻轻颔首。继续道:“军人之天职在于服从。但国民教育之意义却在于思考与坚持。如果一直按照忽视是非辨析的教育敕语走下去的话我担心未来的军队将不再是日本的军队。而日本却将成为军队的日本”
日本的军队。还是军队的日本
伊藤博文蓦然间心里一个激颤。竟尔一阵慌乱不能自持。脸色变的异常苍自他是明治维新倒幕志士中的人中英杰。天分极高城府又都格外深。但此时品味着这种冷峻的警告。心志坚强如他。都打心底泛起一阵寒意。
“山县是个难的的干才。”。伊藤博文随意的应了一句。随即却感觉无以为继。而他心中更是觉的一阵好笑出身贫民的山县有朋要举国一致几近残民以逞。而身为“九清华”华族子弟的西园寺公望却主张与民生息
“但干才有时也会偶有疏忽”。他斟酌着言辞。说道:“有些错误不是问题。纠正就可以了。西园寺君。以你的才干。做一个赏勋局总裁委屈了”。他目光灼然的望着西园寺。看似漫不经心的继续道:“出任第二任伊藤内阁的文相。怎么样”
主管全国教育的文相
西园寺公望先是被他的目光慑的发噤。随后又被这番一酬壮志的许诺刺激的的浑身血脉贲张
“如真能出任文相”。他一字一字的道。“定不辱命”藤博文轻轻道。随后竟向西园寺公望深深鞠了一躬。而后者被唬的一下子从座位上站起起来。急忙躬身回礼。
“征讨清国、慑服俄国”。伊藤博文站起身来。目光深邃的望向远方海上的渔火星星点点港口一带各色灯火照的一片通明。海风带着水气扑身而来。吹的他满身舒坦。一身劳乏顿时松快了许多。“同时推行宪政。重整教育。钳制军部西园寺君。只要这些事当真能一一施行。那也许你我阖目之前。真正可以见到一个跻身五洲列强的日本”
西园寺公望略走了几步。与伊藤博文并肩望向远方东方已经露出薄曦。满园竹树花木已渐渐显出苍翠本色。站在渐渐清亮的草的上。适意的呼吸着清晨拂晓清冽的空气。让人觉的格外精神。
良相当国。智珠在握。我之国势。如日初升
ps:迄今为止写的最累的一节。正面描写伊藤博文和西园寺公望。老实讲我是很战战兢兢的不是害怕被骂作汉奸。只是怕自己笔法太拙。不足以写出这一位人杰一位勇者之万一。
加一句。伊藤博文自然是人杰。但某种意义上。我更尊重在军国主义阴霾中坚持个人有。嗦一句。尊重每一个值的尊重的对手。或者更进一步。尊重每一个对手身上每一个可取之处。应当算是个好品质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