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章 目标实现 (第2/3页)
,拼成了一张小方桌,然后把各自打的不同的菜放在桌子上,像小型聚会一样,津津有味的吃起来。不时,他们还会咬上一口从自家带来的萝卜咸菜,“吭哧吭哧”的嚼的脆响。
吃完后,大家也顾不上收拾,各自匆忙的奔向教室。那时学校有规定,教室的电灯只亮到晚上九点,到时准时关电闸。如果继续学习,只有自备蜡烛了。为了能争取到更多的“光明”,所以在吃饭时,大家都狼吞虎咽,尽快结束。
王云在姑姑家吃完饭后回来,教室里早已坐满了学习的同学,大家都默默的自觉的做着作业,复习着功课,少有声响。静谧的夜空下,只有教室外排排的杨树,在风声里沙沙作响。
在无声的夜里,王云的思绪是清晰的,因此,他的学习效果也是不错的。平时白天解不出来的难题,在晚上却变得很容易,这也导致了他过分依赖晚上学习,使白天的精力受到了影响,有时甚至上课打瞌睡。
每当瞌睡到连续点头时,讲课老师会故意把声音提高八度,一惊之下,王云又清醒过来,继续上课。
对于打瞌睡这种情况,老师们也是清楚的,所以为了公平而又公正的对待学生,老师们特意嘱咐:如果上课时感到困乏,可以拿着书本到教室后边站着听讲,那样瞌睡会轻一些。
自从有了这项规定,上课时,教室后墙处总会有人站着听讲,当然也包括王云。不过,自从站着听讲后,王云感觉效果反而要比坐着的效果要好,以至于,每次上课时老师刚进教室,王云早已经站到一旁了。
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老师是最能了解的。每一位学生是否能顺利升学,他也大体有数,在当时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决定了老师们的绩效和奖金。因此,关键时,班主任老师总要开个班会,或者找到每个同学进行个别谈话。谈话的目的很明确,帮助学生打打谱,鼓鼓劲,进一步了解学生意愿,帮助指点迷津。
初三的班主任姓邱,是一位年过五旬的长者。在王云的记忆里,他已经是一个老头了,头发花白,脸庞清瘦,佝偻着身子,却烟不离手,不停的咳嗽。说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