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下官是大清国的忠臣 (第2/3页)
来的使者。同时还要选定礼物,派出使者去京城送礼。像地方总督张之洞袁世凯等人的礼物也要送,还不能够轻了。
总之,忙了一周时间才得了清净。但很快就被凡俗事物给打乱了心境。
首先是容闳,他是前来报告大学的情况,虽然几年的进学的学生多了些,但是总体学生数量却少了。因为胡小岩跟英国和德国达成了协议,两国同意招收一批学子,这些人当然是要从上海澄衷大学来招咯。还有汉斯在美国也跟几所州立大学联系了,美国方面也愿意接收每年五十名的留学生。这么一算,光光是要出国留学的学子数量就超过了五百名(科学院)。
这些学子年初就要出发去留学了。可是名单还没有定下来。
胡小岩随便看了看,居然看到了一个熟人:周樟寿。这个名字知道的人不多,但周树人和鲁迅这两个名字大家就很熟悉了。
胡小岩还真不知道鲁迅居然这么早就成了上海澄衷大学的一名学生。他事实上很不喜欢鲁迅。鲁迅原本在日本学习医学,他一开始认为救国就从治病开始,后来他认为治身体的病容易,治思想的病就很难。所以他改成学文。鲁迅回国后就成了一名作家。如果这么看好像鲁迅也没那么讨厌啊。问题就在作家两个字上。要知道章炳麟也就是章太炎,他本人也是文人,也研究过医学,更写出了《章太炎医论》这本医学方面的著作。你鲁迅也是学医的,你医疗中国人的思想是你的理想,但你写一本医书会死吗?接受了好几年的医学教育,你将你的日文课本翻译成中文捐给学校这件事情你办不到吗?
要知道中国的教育其实是很落后的,这也是为什么建国后很多年的内地医疗和教育发展不起来的原因。中国的底子太薄了。鲁迅作为一个受过正规医学教育的学生,居然从来就没有想过翻译一些日本的医学书籍或者科学方面的书籍的工作,可见思想觉悟也并没有那么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胡小岩回国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办报纸,招人甚至亲自上马翻译西方的科学书籍。最后更是将《大英百科全书》给翻译了出来。他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呢?说句不好听的话,胡小岩有翻译这些书的时间还不如拿去赚钱和去军队搞训练!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胡小岩为什么不去军队而是亲自翻译写书呢?
眼光要放得长远。伟人在中日战争还刚开始没多久就写了《论持久战》一文,从这里可以看出伟人的眼光。同样胡小岩写书也是为了长远考虑。中国即使在1900年解放了又怎么样?你的科技不行,你还是要被人欺负。很多人写书说五年八年的就统一了全国,然后出兵打一战二战。你特么的有没有搞清楚一个问题:一艘战列舰造起来要花一年多的时间。你哪来的时间造一支军队?五年还不够五艘战列舰的时间呢!!还有造船厂,你特么的哪里来那么多熟练工?马尾船厂?别开玩笑了,他们造一些木头的几百吨小船还好说,他们哪里有造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的经验!!!你特么的连无烟火药什么成分都不知道,你连子弹都造不出来,还造战列舰?还造飞机?最早的飞机还要等到1910年前后呢!这个年代你连飞机的发动机都造不出来。最简单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