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儒学之变 (第2/3页)
而秦韵是中国传统女人的典型,她只是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候安排。他相信,如果胡小岩想要对她做点男人喜闻乐见的事情,秦韵也会默默接受,梁启超一定告诉过她一点东西。
也只有有夏玲玲这位学过武又经常去程庭华那里跟师兄弟们比武的假小子才会这么没大没小。
“夏玲玲,你要知道那些电报都是机密。严珠珠手无缚鸡之力,一旦电报失窃后果很严重的。你有武功,交给你来保护,我才能放心的。”胡小岩叹息:“也只有你来做这件事才能让我安心啊。”
夏玲玲听了,一脸狐疑:“真的?”
胡小岩狠狠点头:“当然!无限发报机目前全国只有我才有,你说这东西重不重要?”
“好吧,那我就暂时相信你了。”夏玲玲踟蹰着答应下来。
好的,搞定这个小女生!
有了三个小女生帮忙,胡小岩交代了一下办公室的文件放置的位置后,他就很安心地去开会。
今天的会议只有严复、梁启超、容闳和张颂参加。
主题就是未来文学院的发展方略。梁启超早就对胡小岩轻视甚至敌视儒学深深地不满。如果不是严复和容闳劝解,他早就跑了。
“大家都来了。那么我们就说说文学院的日后发展方略吧。张颂,你先来介绍一下。”胡小岩示意张颂先说。张颂年初就翻译完工了《大英百科全书》以及部分哲学典籍。主要以尼采、孟德斯鸠、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等人的为主。这些哲学书籍翻译出来后就被手写了三份,一份放在胡小岩的书房,两份放到了上海澄衷大学。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张颂首先深深地看了一眼梁启超。
“但文明不是嘴上说说的,文化的先进性是一种荣耀,但更多的是一种压力。这种压力促使人类文明不断地向前进步。从苏格拉底到尼采,西方的哲学一直在追踪着一个问题: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将去哪里?我该怎么样面对这个世界。”
“西方的哲学最终选取了‘用’为主要目的。对人类有用的东西都是值得理解和研究的。他们认为从这条道路出发才能够解开人类本身的秘密。”
“而中国是不同的。从《大学》、《论语》、《中庸》、《道德经》、《南华经》、《金刚经》、《般若经》等等一系列的儒释道的典籍里面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是以道为研究方向。但事实上《道德经》第一章中就说的清清楚楚: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吾不知其名,强名之曰道。”
“道其实就是一种玄之又玄的东西,对人类本身的探索固然很有意义,但对国家方面却并不是真的就有用。它能让你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