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郑成功的心思 (第2/3页)
来桑蚕自己培植,这样一旦发展起来,不仅可以解决掉本国的需求,甚至可以出口欧洲其他国家,甚至是北边的日本,要知道这个时候一担丝绸的价值在六百两白银,这可是一笔不菲的钱财。
荷兰人国小人少,人口也不过只有一百五十万人左右,本身的需求并不大,但是欧洲人的商业头脑确实是十分发达,一旦给他们找到了商机,那就一定能付诸行动,台湾岛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和中国东南部沿海地方并没有很大差别,于是很自然的这些桑林和蚕都培养成功了,荷兰人不敢怠慢,又请来了许多中国人帮忙养蚕,所以这些年岛上的汉人的地位又有一定的提高,或许就是跟这个有关。
这些荷兰人的产业郑成功自然很乐意的接过来,种植园里面的工人也都是汉人,荷兰人投降之后明军接管了这些种植园,林骥还是让这些汉人继续工作,但是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自然是减轻了许多,并且还给与一定的报酬,这些人也都没有异议。
明军这时的财务状况并不理想,虽然取消了军饷的发放,但是由于明军人数众多,粮食的供应压力过大,导致不得不长期购置粮食,这一样一来就会持续的消耗掉明军的资产,可是明军现在手中地盘已经只剩下金门和厦门两地,收不抵支,不仅是主管财务的陈永华等人着急,就连郑成功自己也是担心不已,这些好了,不仅打下了台湾岛,找到了一处栖身之地,更是可以彻底解决明军粮食供应的问题,甚至是结果荷兰人的产业继续发展商业,进行海上贸易赚取军费也是指日可待的,所以郑成功的心情稍稍的好了一点。
这时候太阳透过窗户照进屋来,郑成功站起身子,走出房间,台湾的上午比较湿热,尤其是台湾的南部地区,空气湿度比较大,温度也比较高,这个时候已经五月份为了,太阳照在地面上就隐隐有股热浪袭面而来了。
郑成功走到二楼的栏杆处,依着栏杆向西北方向望去,这个时候明军应该已经处理完台湾城的战局了,这一仗打完大大的扭转了明军的形势,虽然荷兰人或许还会派遣援军,但是那也是几个月之后的事情了,至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