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二章 战争威胁  重回明末当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八十二章 战争威胁 (第2/3页)

他的土皇帝就可以了,于是在战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便迫不及待的在台南等级为帝,改国号为梁,因为担心清朝出兵攻打台湾,冯信向清廷上报声称愿意奉大清朝为宗主国,梁国为大清海外的一处藩属国。

    清廷内部这个时候并不太平,顺治帝福临离奇死亡,摄政大臣鳌拜强势入主权力中心,年幼的康熙帝毫无话语权,只能和孝庄太皇太后小心翼翼的过日子。

    这时候明朝之前的藩属国无论是朝鲜还是琉球等等诸国,皆不承认大清朝的统治,拒不称臣,鳌拜对于台湾岛这样的地方没什么兴趣,但是有一个国家愿意对自己称臣那可是好事一桩,因此他不仅同意了接纳梁国为藩属国,而且还撤销了施琅的职务,将他调到津京卫来总调海上防务,实际上就是对这些汉人将领不放心,借机调到身边以方便监视和看管。

    施琅一走,清朝东南沿海一带就开始施行了海禁政策,禁止外国船只靠岸,断绝自明代一来的白银的净流入局面,也由此使得沿海一带的局势开始日趋稳固,明末之后的反清活动也慢慢沉寂下去。

    再将目光转向基隆这边,这个时候城外的大片农田正在加紧进行水渠引水,农田灌溉,因为到了种植早稻的时候了,再二月份的时候项玉从城中征集人手,在水田旁边兴建了许多水塘,这和新中国成立之后那些合作社时代兴建的水利设施是一样的目的,就是进一步增强水田的抗旱性,也更加方便水田的取水和灌溉,因为基隆这一带虽然地势比较地平,但是地上的天然湖泊水塘却是极少,不可能每一块农田附近都有河流小溪,距离太远的话挖掘引水渠也是十分不划算,还不如干脆直接开挖水塘,不仅方便取水,而且日后还可以在水塘中搞养殖和种植,比如养鱼养蟹种植莲藕等等来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由于有了日军战俘的加入,通向矿山的公路这时已经可以运行,工人们此时正在对路面进行拓宽和防护,因为这一代的树林密布,降雨量十分充沛,所以这种土路需要进行反复的夯实,两边的树木也要适当的砍伐一些,以免在台风来临的时候它们倾倒在路面上破坏了交通。

    造船厂这个时候也做出了一间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