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六章 农业的发展和建设(一) (第2/3页)
几个工厂的这种先进的机械之后,商人们也终于开始大规模的采购这种东西了。
⑩↑dǐng⑩↑diǎn⑩↑小⑩↑说,.≌.o▲< s="arn:2p 0 2p 0">
s_();> 所以虽然新建的工厂很多,但是占用的农业人口却并不是很多,这也让项玉稍稍松下了一口气,他一直就比较担心因为资本经济的发展对台湾脆弱的农业生产产生冲击,不过目前显然是没有这个担心的必要了。
基隆在这一次的移民潮之中所受到的冲击并不是很大,只有不到十万人被安置在基隆,其中大部分都分布在城外。
基隆的位置不如台南,因此农业的前景也不如台南。随着城市的规模主要是人口的规模的扩大,基隆开始出现粮食方面的危机了,所以市政府又征集了大批的劳动力,主要是新来的移民,对周围的一些比较平整的地段、山林进行砍伐,开垦出了不少的土地,然后政府又出资组织修建水利工程,这一diǎn上面后世新中国建立之后的农业合作社可以提供给中华帝国一些借鉴。
当然了。项玉并不是要在台湾施行那种集体农庄的制度,这种制度已经被证明了会极大的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却是很有参考价值,这边中华帝国将他稍稍改动一些,施行的是政府主导的农业合作模式,合作的对象就是政府。
虽然不建立集体农庄,但是在一些农户没有力量解决的事情上面,就由政府出面解决。比如兴修水利工程,台湾并不缺水,因此只需要建立一些引水渠将附近的溪流里面的水源引入到农田就行了,但是项玉趁着这个时候有大量的闲散劳动力,于是将这个工程扩大了。不止是新建水渠这么简单,而且还在田地之间挖掘了大量的水库蓄水,相信很多从农村走出来的人都知道农村里由很多水塘,但是你们可能并不知道这些水塘是从何而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