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一十五章 困守海州  重回明末当皇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四百一十五章 困守海州 (第1/3页)

    在休整了一段时间之后,中华军终于开始继续向北进发。

    八月处,中华军相继拿下盘山堡周围的杜家屯、平洋桥堡、西平堡、镇武堡之后,大军已经逼近了盘山堡的关下了。

    八月上旬,中华军开始对盘山堡发动攻势,清军的抵抗并不是很顽强,士兵们似乎战斗意志并不强,只是稍作抵抗之后,发现中华军的两翼军队绕过了双台子河之后,堡内的守军就放弃了盘山堡,向东撤去。

    这个结果在中华军的预料之中,毕竟一旦两翼的中华军完成了对堡内清军的后路斩断的话,清军就只能困守孤堡了,这显然不是清军高层想要的结果。

    清军一路向东,一直撤到了营口,这才又停下不走了,而中华军依然是稳步推进,大军度过了双台子河之后迅速的占据了西宁堡,开始向大辽河一带推进。

    大辽河这里自古就是清明双方争夺的焦diǎn,历史上双方围着这一带地区爆发了数十次大大小小的战斗,不过这些都是清军尚未发展壮大的早期的战事,等到清军发展起来之后,很快就将战线向南推进,一直到了锦州一线,1631年爆发的大凌河之战之后,明军彻底的丧失了大凌河城的控制权,尽管被清军拿下的是大凌河,但是却实实在在的威胁到了锦州城,这也为日后爆发的松锦大战埋下了伏笔。

    这个时候中华军成功的收复了大辽河,也就意味着被清军控制长达半个世纪的地区终于又回到了中原汉人政权的怀抱之中。

    两天之后,中华军开始向东进攻营口。清军在营口只有一万军队。加上从盘山堡撤出来的不到两万人。加起来还不到三万军队,而中华军投入攻城的士兵总数则超过了六万人,双方的兵力对比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上,因此清军也是没能抵抗多久,便被中华军攻破了城池,败军向北逃窜,一直逃到了北边的海州卫。

    海州卫距离清朝的首都盛京城已经不足五百里,是南部重镇辽东卫的门户堡垒。一旦丢掉这一座盛京南部的门户的话,中华军将能够沿着官道直≈∵dǐng≈∵diǎn≈∵小≈∵说,.2▼3.o≥< s="arn:2p 0 2p 0">s_();接威胁到盛京城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